彭丹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译本文本《仲夏夜之梦》情节时空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学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弗罗斯女孩之烦恼——《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成长被引量: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37-38,共2页彭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代表作。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这一角度分析体现在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并且通过对女主人公麦琪的情感成长、道德成长及女性意识成熟的分析,来展现她如何从渴望到困惑到最终实现自我升华...
关键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麦琪 成长 
从精神分析角度探寻女性的心理成长——以《我是如何遇见我丈夫的》中的伊迪为例被引量: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30-131,共2页彭丹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我是如何遇见我丈夫的》描述了一个少女从早期"本我"占支配地位蜕变为"本我与自我"的平衡,从而细致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少女对浪漫和幻想的渴望,伊迪内心曾面对着本我与自我的失衡。同时...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本我、自我与超我 平衡与失衡 
邓恩诗歌中意象和隐喻的认知诗学解读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77-81,共5页崔佳灿 彭丹 任帅 
2014年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201401015)
使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玄学派诗人邓恩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研究。邓恩对意象和隐喻娴熟的运用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须进行反复思考和推理,这是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来源。意象和隐喻的"陌生化"...
关键词:关键词:邓恩 认知诗学 意象 隐喻 玄学派诗歌 
《祭坛》中的圣经原型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4-5,共2页彭丹 任帅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
关键词:圣经原型 《祭坛》 人神观 
从时空体角度看《仲夏夜之梦》被引量:4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75-177,共3页彭丹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用于研究文学作品中时间与空间关系。时间和空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亚用其丰富的想象和诙谐的写作手法营造了一个梦幻的、含义丰富的"森林"时空体,描述了交错的情节、塑造了敢于...
关键词:时空体 情节 人物 森林 
孤独的天鹅圆舞曲:论《花园书》中的孤独被引量: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26-27,共2页任帅 彭丹 
弗洛姆在他的孤独理论中提出孤独是基于人的本性之上的哲学范畴。孤独与生俱来,在所有的孤独里,精神上的孤独最可怕,是生命难以承受的痛。屈从、创造性的工作和破坏欲都是逃避孤独的方式。卡斯特罗的《花园书》塑造了承受并以不同方式...
关键词:孤独 屈从 创造性的工作 破坏欲 
藏族格言诗文本及译本研究述评被引量:7
《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李正栓 彭丹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藏族格言诗英译研究>(13YJA740030)
藏族格言诗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值得深入研读。自1950年代至今,藏族格言诗文本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者对藏族格言诗的结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作了多维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文化传播的需要,格言诗翻...
关键词:藏族格言诗 文本 译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