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作品数:27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农二代创业观察法互联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当代青年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分治与协同被引量: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28-140,共13页潘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2XSH016);第六批云顶职教学术带头人科研资助项目(YDB2022-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购买养老项目扶持乡村公共服务,深化多主体协作,构建乡村养老联合体。依据供给主体不同,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三类:“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社区居家助老项目、医疗养护机构主导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和...
关键词:乡村居家养老 多力量参与 政府购买服务 治理共同体 
互联网背景下返乡大学生的角色融合与创业实践——基于福建籍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考察被引量:2
《两岸终身教育》2023年第2期48-58,共11页潘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创业与代际流动研究(DIA190417);厦门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智能产业需求的衔接研究”(1927)。
以往研究将返乡大学生看作“回归角色”和“自利人”,却忽视两者互约性,以及国家意识和乡村传统对返乡实践的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传统创新者”的概念,以“互联网+”创业实践为主题,以福建籍返乡大学生为案例研究,分别从认知、情感和互...
关键词:返乡大学生 “互联网+”创业 角色融合 
“互联网+”创业背景下乡村家庭的代际分工与伦理策略——基于福建省乡村创业家庭的案例分析
《老龄科学研究》2022年第3期24-42,共19页潘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创业与代际流动研究”(DIA190417)。
如何激活乡村家庭自主创新,以逐渐形成推动农村新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问题。基于福建省的创业家庭案例,以家庭代际分工机制为切入点,以“选择-极致化-补偿”作为分析框架,探讨家庭传统伦理如何与农民创新实...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 乡村家庭 代际分工 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伦理与市场理性的融合——“农二代”创业实践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165-176,共12页潘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创业与代际流动研究”(项目编号:DIA190417)。
互联网时代,乡村社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渗入以顺利转型,已成为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借鉴费埃德伯格的组织分析框架,以闽南地区“农二代”互联网创业为例,从观念、关系、规则三个层面考察传统伦理与经济理性的融合途径,通过对伦理...
关键词:伦理与理性 “农二代”创业 中介作用 
传递与整合:基于代际的“农二代”大学生创业性格养成——来自厦门的田野研究被引量:2
《民族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140-147,共8页潘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创业与代际流动研究”(项目编号:DIA190417)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基于深度访谈,对福建省厦门市"农二代"大学生的早年家庭教育和成年创业的生命历程进行田野研究。在"传递—整合"的分析框架下,首先讨论父代教化子代;其次讨论子代通过创业实践反馈这一教化;最后讨论两者互动如何塑造多元创业性格...
关键词:“农二代”大学生 家庭养成 创业性格 田野研究 乡村振兴 
信息技术与乡村创业组织的创新实践被引量:5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18-130,共13页潘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90417)。
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通过新兴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关系,形成家庭网店、代工合作社和一体化企业三类新创组织。借鉴制度创业理论,以互动建构为分析框架,延续“差序格局”的研究路径,探讨新生代农民如何运用乡土的关系策略进行创...
关键词:互联网+ 乡村创业组织 新生代农民 社会关系 组织创新 
走出课堂,带领学生作业——《寻根究底——闽南文化学者群》后记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39-40,共2页潘峰(整理) 李启宇 陈耕 龚洁 郭志超 何丙仲 洪卜仁 周长揖 彭一万 石奕龙 徐学 黄念旭 夏敏 卢志明 
2015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筹建厦门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洞察历史、关注社会变迁的口述访谈。陈仲义教授为平台成员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拥有人类学专业训练的我,深深迷上了地方文化和民俗事项研究,毫不犹豫地申请承担访谈、...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闽南文化 走出课堂 口述历史 民俗事项 学生作业 专业训练 口述访谈 
“农二代”大学生的累积效应与创业实现——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中国农村研究》2019年第2期153-179,共27页潘峰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历程研究”(FJJKCG18—027);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教育部重点)“‘互联网+’背景下‘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与代际流动研究”(批准号:DIA190417)
立足于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厦门地区16位"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历程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借用累积效应的概念,研究不仅讨论初始累积和时间累积对"农二代"主体的结构化影响,而且关注创业实现中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发现,"农二代"大学生...
关键词:“农二代”大学生 创业实现 累积效应 生命历程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厦门市老年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被引量:1
《老龄科学研究》2019年第10期37-57,共21页潘峰 
2019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重点调研课题(K20190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历程研究”(FJJKCG18-027).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外研究开始关注老年人才对激活退休制度的意义。国内相关研究一直停留在城市社区层面。但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宏观背景下,发挥老年人才作用以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需要学界给予...
关键词:老年人才 乡村振兴 生态系统 厦门 
高职“农二代”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来自厦门高职毕业生的案例考察被引量:1
《职教论坛》2018年第5期129-140,共12页潘峰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农二代’城市融入研究"(编号:1601);主持人:潘峰
高职院校已成为"农二代"进入城市,获取高等教育资源,谋求未来工作的重要驿站。文章旨在探讨"农二代"在高职教育中的文化资本积累,是否在市场就业上顺利兑现并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在反思前人的研究上,通过厦门三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案例...
关键词:高职“农二代” 文化资本 城市融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