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超

作品数:11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制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教学模式法学实践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法制与社会(旬刊)》《青年文学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探究被引量:1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2期169-170,共2页吴建超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探究(课题编号:K201818)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越来越高,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高校也不例外。该文主要论述了微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指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构建 
慕课背景下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期206-207,共2页吴建超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慕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够传输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更为便捷的进行...
关键词:慕课 高职教育 经济法 教学模式 
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模拟法庭教学管理研究被引量:2
《智库时代》2018年第47期210-210,213,共2页吴建超 
法律的实质内涵在于实践,尤其是在当前的法学专业高等教育过程中,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专业法学人才,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综合性模拟法庭,突出其自身的核心优势,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法学实践教学...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综合型 模拟法庭教学 
浅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律实践教学的研究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年第7Z期17-18,共2页吴建超 
民族地区的法律实践教学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我国有关的教育人员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律实践教学进行相应的政策改革。我国有56个民族,但55个都是少数民族。这一数据表明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那么提升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加快少数...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法律实践教学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适应性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19期162-163,共2页吴建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适应性,因为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适应在高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适应性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中国市场》2015年第24期203-204,共2页吴建超 
高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以及国家法治之路的希望,对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紧迫而富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法制教育 有效性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年第7期00262-00263,共2页吴建超 
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才能牢固树立公民正确的法制观念,形成现代法律意识,依法治国方略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但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法制教育 问题研究 对策 
浅谈深化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青春岁月》2013年第22期316-316,共1页吴建超 
当前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授课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死板,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高职教师为教而教,没有积极的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创新 
增强实效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1S期241-241,共1页吴建超 
如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比较关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体以及就业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对于提升这门课程自身的教学效...
关键词:思政教育 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实效性 
塔城春日唤昔忆 梦里杜鹃望乡台——《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与《菲雅尔塔的春天》主题比较研究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4X期45-46,共2页吴建超 
中国的白先勇和美国的纳博科夫均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他们都用同样的方式描写了普通人的生存主题——"乡愁",本文从各自相似的经历入手,以《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和《菲雅尔塔的春天》为例,分析比较了两者的作品中"乡愁"体现的异同。
关键词:白先勇 纳博科夫 乡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