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旻

作品数:10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成长青少年反刍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健康》《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青少年侵入性反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主动反刍的中介和希望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第4期544-550,561,共8页周宵 伍新春 王文超 田雨馨 曾旻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为考察反刍和希望对创伤后成长(PTG)的作用,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侵入性反刍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
关键词:青少年 反刍 希望 PTG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控制感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曾旻 周宵 伍新春 陈杰灵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目的:探讨控制感在创伤暴露对PTSD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汶川地震1年及1年半后两个时间点49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初级和次级控制信念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震后1年,主观与客观创伤...
关键词:创伤暴露程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控制感 调节作用 
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来自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0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5期626-632,共7页周宵 伍新春 曾旻 田雨馨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互作用关...
关键词:社会支持 主动反刍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追踪研究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2
《心理学报》2016年第8期969-980,共12页周宵 伍新春 曾旻 田雨馨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资助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315名...
关键词:青少年 情绪调节策略 社会支持 PTSD PTG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9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3期480-483,479,共5页田雨馨 周宵 伍新春 曾旻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目的: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14个月后的30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震后14个月的PTS...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成长(PTG)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6
《心理科学》2016年第3期735-740,共6页伍新春 周宵 陈杰灵 曾旻 田雨馨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的资助
本文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
关键词:社会支持 主动反刍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情绪为何会自愈
《大众健康》2016年第2期74-75,共2页曾旻 
很多人遇突发事件或者变故而情绪低落时,朋友或是自我的安慰往往都是岁月会把伤痕抚平、时间会慢慢抹掉这些痛苦的记忆等等,那真的是时间帮了你吗?为什么人情绪低落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而然”地恢复?我倾向于认为是“适应”。人具...
关键词:情绪低落 自愈 突发事件 适应环境 适应过程 情绪调节 
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来自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长程追踪研究被引量:28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3期334-341,共8页伍新春 周宵 陈杰灵 曾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本文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反刍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主动反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