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作品数:27被引量:14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哲学老子道家语言方法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家之道:基于类比的概念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1年第1期32-40,共9页李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18ZDA019)。
作为中国思想标志性概念的道,一般被抽象地解释为万物的“原理”“规律”“实体”等;但中国古人尤其道家对道的论述却并非如此抽象,而往往是具体地作类比,比如:⑴道类比于空间或具有中空结构的事物时,指的是以包容或不控制为核心的行动...
关键词:道家  类比 概念 语言 中国哲学 
道家之道:基于类比的概念研究被引量:11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34-142,共9页李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18ZDA019)。
作为中国思想标志性概念的道,一般被抽象地解释为万物的"原理""规律""实体"等;但中国古人尤其道家对道的论述却并非如此抽象,而往往是具体地作类比,比如:(1)道类比于空间或具有中空结构的事物时,指的是以包容或不控制为核心的行动态度;...
关键词:道家  类比 概念 语言 中国哲学 
一体论与周期论:早期中国的循环思维被引量:5
《哲学研究》2020年第3期52-61,128,共11页李巍 
把循环当成解释世界的认知图式,这是早期中国的说理思维之一,并能被视为中国古人缔造世界观的基本策略,内容包括:(1)循环图式提供了一种将世界整体化的策略,即设想某种一元复始的循环,可以消弭差异,视万物为一体;(2)循环图式也提供了一...
关键词:循环 说理 一体论 周期论 世界观 
控制问题与道家思想——“自然”三义及演变被引量:8
《人文杂志》2019年第8期21-29,共9页李巍 
作为道家核心术语的“自然”,虽然内涵复杂,其意项变化却有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事物不被外力强制的“自主”,走向非制作的“天然”,再走向道作为法则秩序的“必然”。由此,我们将看到道家学说以反思控制为基本关切的特征,即“自然”三义...
关键词:自然 控制 道家 
内面化与对象化:道家对“无”的抽象思考被引量:4
《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4期11-20,共10页李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道家学说中,“无”观念的抽象化有两条线索:一是在黄老思潮中呈现的内面化抽象,是以“无”表征某种精神状态,也即“虚无”,来说明“道”如何被内化为统治者的执政品质(“德”);另一是在《齐物论》与魏晋道家的叙述中呈现的对象化抽象,...
关键词:道家 抽象 规范 
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被引量:4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34-40,共7页李巍 
《庄子·天下》讲的"《春秋》以道名分",历来被当成孔子成《春秋》的要旨,只不过是经学传统中的原教旨想象。因为"名分"这个表达及其主要意谓皆与孔门无关,实际出于黄老。《庄子·天下》所谓"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也正是在黄老的意义上言...
关键词:《春秋》 黄老思潮 名分 儒学 庄子 公羊春秋 
生成还是指导:老子论“无”的新探究被引量:2
《文史哲》2019年第2期98-108,167,共12页李巍 
对老子"无"观念的研究,除了生成论的角度,更应从规范问题入手。因为老子更多谈论的不是等同于"道"本身的作为宇宙万"有"之根源的生成之"无",而是关联于"道"之"德"的指导性的"无"。这样的"无",是对"道"之"德"的非掌控特征的总概括,即从...
关键词:    老子 
合法性还是专业性:中国哲学作为“方式”被引量:10
《江海学刊》2019年第2期49-55,共7页李巍 
将中国哲学预设为对象概念,即中国思想中能被"哲学"命名的对象或素材,必然引起命名资格的无尽争议,也就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但作为现代学术的中国哲学,不是对象概念,而是方式概念;它不应理解为中国思想中的哲学,而应看成以哲学的...
关键词:中国哲学 合法性 专业性 
中国哲学:从方法论的观点看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2期35-36,共2页李巍 
关于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研究,能在方法论的层面给出最终回答。这个回答,将从中国哲学研究的性质、内涵与要求三个方面给出。1.中国哲学的研究分为两种,一是运用某种方法的实质研究,一是在后设层面反思实质研究的方法论研究。后者规定了前...
关键词:实质研究 中国哲学研究 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研究 内涵与要求 哲学 层面 
德治悖论与功利思维——老子“无为”观念的新探讨被引量:18
《哲学研究》2018年第12期60-68,共9页李巍 
中山大学基本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编号1709101/17wkpy67);中山大学"三大建设"项目资助
虽然墨家学说通常被视为功利思想的代表,但事实上,老子重功利的倾向不在墨者之下。尤其是作为老子标志性主张的"无为",就是一个阐述统治成本与政权命运的功利主张。而其核心,就是要否定高成本的控制性统治,并主要针对德治来说。在老子看...
关键词:德治 功利 无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