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南

作品数:22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美育学术史功利性审美文化情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探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面对责难与困境的省思——关于学术期刊健康发展问题的认识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153-158,共6页姚晓南 
当前学术期刊整体面临着许多责难,存在着似乎难以摆脱的困境。应当看到,现实社会层面和学术层面所抨击的学术弊端,并不是学术期刊的错。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下,学术期刊同样是受害者,但学术期刊不能消极顺应这种体制。学术期刊本身应该是...
关键词:学术期刊 学术生产 核心期刊 问题意识 
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被引量:2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85-387,共3页姚晓南 
作为学术理论刊物,高校学报对学术流弊的产生具有逻辑的必然责任。学术评价体系、现行学术制度也是造成高校学报诸多弊端的根源。学报在竞争中,不得已而顺应并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凸显了一种本能的生存冲动。解决学术创新的问题、改变被...
关键词:高校学报 困境 评价体系 责任 创新 
关于高校学报几个学理问题的断想
《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134-135,共2页姚晓南 
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学报自身的问题。学术评价体系、现行学术制度是造成诸多弊端的根源。学报为了生存而顺应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从而忽略了学报自身的责任。问题意识是学报办刊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原因在于学报办刊常常被无问题的问...
关键词:学报 问题 评价 问题意识 创新 
从科技伦理看学术期刊信用被引量:4
《编辑学报》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姚晓南 
科技伦理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由于学术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学术期刊对科研成果判断规则的失范等,使违背科技伦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学术期刊自身也陷入了信用危机。制度建设是重建学术期刊学术信用的最为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科技伦理 学术期刊 评价 信用 
关于学术史研究几个理论问题的辨识——兼谈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有关的学理现象被引量: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52-58,共7页姚晓南 
2005年度广东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批准号:粤教科[2005]58号)
研究学术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就是学术史。学科的形成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学术研究的发展又必然会带来学术史研究的繁荣。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术史研究既要重视内在理路,又要重视外缘...
关键词:研究之研究 学术史 学术 范式 内容 方法 学科 世界华文文学 
学术史书写的若干学理问题探略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姚晓南 王玉燕 
广东省社科规划200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04GH101;2005年度广东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文号:粤教科[2005]58号
学术史研究在世纪之交繁盛一时,至今不衰,是中国当代学术研究更为深广的阐释诉求所致。学术史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体现的是叙事者的话语建构。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应成为当...
关键词:学术史 研究之研究 范式 学科 学养 
学术史书写的若干学理问题探略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姚晓南 
学术史研究在世纪之交繁盛一时,至今不衰,是中国当代学术研究更为深广的阐释诉求所致。学术史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体现的是叙事者的话语建构。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应成为...
关键词:学术史 研究之研究 范式 学科 学养 
西方现代诗学关于文学批评程式的建构
《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6期178-184,共7页赵慧平 姚晓南 
文学批评揭示出作品什么意义与对其阐释的批评程式相关。在批评程式层面的研究被认为是诗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西方现代诗学在对文学的重新阐释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批评程式,不断拓展出文学意义产生的新空间,凸显了文学批评程式对“文学”...
关键词:批评程式 意义 历史 关系 
“找寻一种方式让别人懂你”——严歌苓小说《扶桑》的叙事解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年第7期88-93,共6页姚晓南 
关键词:严歌苓 小说情节 叙事者 叙事形式 先锋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第一人称叙事 西方小说 华文作家 叙事视角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被引量:6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姚晓南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关键词:海外华人文学 严歌苓 扶桑 叙事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