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城隍作物社会结构人类学权力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农业经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研究被引量:1
《农业经济》2018年第4期32-34,共3页崔娟 李鹏 
教育部基金项目"变迁与重构: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85000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壮族史诗<莫一大王>的地方表达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M602917XB)"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微观层面,这种分类方法使得乡村治理研究走向一个极端,即乡村与国家被割裂成完全不联系的部分,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同时,该分类也导致了乡村治理不能从理论上有太多的建树。...
关键词:乡村治理 权威 差序格局 
中渡城隍“巡街”的人群与社会——兼论祭祀圈理论的解释力被引量: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李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4BZW17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壮族史诗<莫一大王>的地方表达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M602917XB);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4XJC850001);"变迁与重构: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YJC850001);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整合与认同:民族杂居村落宗教信仰的祭祀圈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239);广西科技大学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乡村精英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研究"阶段成果
祭祀圈理论是人类学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范式,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中渡作为西南边陲的小镇,每年城隍巡街吸引了周边民众参与其中。一方面,运用历史资料和传说,以国家与社会为视角,说明帝国为了教化边疆把城隍带入中渡,而中渡由于其...
关键词:祭祀圈 人群 社会 城隍巡街 
鼓励还是清理:广西桉树种植的环境人类学思考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16年第6期137-143,共7页李鹏 崔娟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4XJC850001);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经费的资助
桉树种植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话题。本世纪以来,广西的桉树种植对全区生产总值和农民家庭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2014年底广西林业厅颁布了新的政策,使得广西桉树种植的势头急转直下。运用环境人类学的理论,从社会结构性、知识—权力...
关键词:桉树 社会结构 知识—权力 个体化 环境人类学 
何当日课分卯酉,静听摇铃读二时——一个华南村庄的时间、权力与认同
《现代人类学》2016年第3期23-33,共11页丁璐 李鹏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整合与认同:杂居民族村落宗教信仰的祭祀圈研究》(KY2016YB239);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统战专项重点课题《统战视阈下广西高校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教育引导研究》(2014ZT009);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引进项目《上帝与祖先》。
时间作为研究主题,人类学主要关注时间是如何被社会文化所建构起来的。人们对不同时间的选择不仅能体现出这些时间上存在着不平等关系,同时也能发现这与经济扩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堂村民在面对阳历、阴历、教历和地方时间的时候,...
关键词:基督教 时间 权力 认同 
攀附与逃离:作为社会记忆的中渡城隍传说被引量:2
《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146-150,共5页李鹏 覃德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14BZW170);广西中青年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整合与认同:民族杂居村落宗教信仰的祭祀圈研究”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基金资助
城隍作为中国民众普遍祭祀的对象,在民众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渡是西南中国的古镇,因在洛江之滨,明清至民国时期曾为桂中重要的市镇。城隍是古镇民众主要的信仰对象,当代人流传着两则城隍传说,内容有共同之处,即去皇宫救火,并...
关键词:城隍 传说 社会记忆 记忆微光 
作物与象征:从依饭节看仫佬族的人群关系与社会结构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李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14XJC850001);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经费的资助
人类学通过研究作物的分类及其对文化的建构、在社会阶序及权力上的位置来说明作物的象征意义。作为仫佬族的主要节日,依饭节上作物的生与熟、荤与素的分类是仫佬族人群分类的基础,通过这样的二元结构,进而作物塑造了仫佬人的亲缘和社...
关键词:作物 仫佬族依饭节 人群关系 社会结构 
创新抑或发明:社会建设视角下的乡村基督教—以广西经堂村为例
《现代人类学》2015年第2期11-20,共10页李鹏 丁璐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广西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统战视域下广西高校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教育引导研究》(编号:2014ZTZ009).
中国生态环境和村庄历史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村庄社会结构大致分为南中北三种类型,这种划分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由于这种划分侧重于传统中国存在的因素,如宗族,而忽视了对宗教信仰因素的考量。当前乡村宗教尤其是乡村基督教...
关键词:社会建设 乡村基督教 村庄社会结构 
人类学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
《现代人类学》2015年第1期1-6,共6页李鹏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作项目《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广西科技大学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尽快实现本土化是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人类学依赖于其独特的整体、深描、阐释等研究方法,为社会工作契合中国社会指出了发展方向,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 本土化 人类学 
大地之“子”:作物的人类学研究综述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79-85,共7页李鹏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14XJC850001)
作物不仅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当前,人类学对作物的研究主要是把作物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问题联系起来,进而探讨作物对社会文化的形塑,即作物的象征化、交换与社会心性。这样的研究路径主...
关键词:作物 象征 交换 心性 整体 
边疆地理景观文化象征意义的生成过程——以“柳州八景”为例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00-105,共6页李鹏 
人类学对地景的研究,既关注其"自然化"的过程,也关注其文化象征的呈现。作为边疆的一座小城,柳州直到唐朝才成为州治所在,得到帝国的重视和开发。"柳州八景"作为地方社会的一个集体表征,柳州的历代官员和文人对其作了详细的描写,逐渐呈...
关键词:地景 文化象征 社会空间 柳州八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