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圈

作品数:61被引量:30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聂家昕周大鸣冼春梅王康康滕兰花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续与变迁:太原“过唱”习俗小考——以赛庄村祭祀圈为中心的考察
《大连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14-20,26,共8页石国伟 张晖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山西祈雨仪式与酬神演剧研究”(17BB023)。
太原地区的“过唱”习俗源远流长,其文化生态保存也相对较为完整,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习俗与信仰祭祀活动相伴而生。从太原市万柏林区赛庄村五龙庙为中心的案例来看,以龙王信仰为中心构成的祭祀圈活动与“过...
关键词:传统习俗 “过唱” 祭祀圈 赛庄五龙庙 乡愁 
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79-90,共12页严曼华 漆凌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A498)阶段性成果。
"祭祀圈"是兴起于台湾的定义地域信仰与社会组织关系模式的一种方式,在对祭祀圈范围及层次的划定上,台湾学者多重"地域"而轻"人群"。在溆浦县河底江村朝山进香祭祀圈中,存在外圈、内圈与核心圈三种层次,每一场祭祀活动的开展,由核心圈...
关键词:朝山进香 祭祀圈 龙头凳 
“汪公菩萨”信仰空间扩张的人类学考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0期42-50,95,共10页戴伟 陆文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共同体’观念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17BSH061);安徽大学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招标课题“现代性语境下的徽州‘家信仰’研究”(HWH009B)
从产生并发展于台湾民间社会的“祭祀圈”与“信仰圈”概念出发,以20世纪80年代民间信仰恢复以后的高湖村“汪公信仰”田野资料为基础,将信仰空间从“祭祀圈”到“信仰圈”扩张过程与“汪公信仰”发展历程相关联,通过对汪公出会仪式过...
关键词:祭祀圈 信仰圈 私家神 村落神 区域神 
祭祀与巡游:岷县青苗会仪式过程与祭祀圈建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60-63,共4页余粮才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协同创新团队"(2018c-24)阶段性成果
岷县青苗会是进入民俗信仰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文化生态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特色,被范长风先生誉为"与女神共居的乡村领袖",其中以月露滩青苗会活动最为典型。青苗会的祭祀活动与当地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是民众对上天的...
关键词:青苗会 象征 仪式过程 信仰圈 
白马的巡游:苑川河下游的祭祀圈研究
《中国民族学》2018年第2期198-205,共8页李静 施晓瑞 
2017年中央高校项目《交往与互动:苑川河下游的祭祀圈研究》(17LZUJBWZD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祭祀圈概念源于对乡村社区的界定,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日本学者冈田谦.他把祭祀圈当作“共同奉祀一个主神的民众所居住之地域”,首先指出要了解村落地域团体或家族团体必须从祭祀圈问题入手.③20世纪80年代起,由林美容将祭祀圈研究推...
关键词:祭祀圈 祭祀活动 乡村社区 巡游 神信仰 林美容 
仪式的返祖:英歌舞“共同事件”的秩序再造——一个潮汕村落民俗体育秩序叙事被引量:2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91-96,共6页李文 
依附于游神仪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英歌舞脱胎于神明鬼怪与英雄好汉的母体形态。从多元祭祀文化圈的生态环境考察英歌舞仪式展演过程中隐喻的意义映照,折射出村落秩序的神性嵌入。认为,英歌舞身体展演的性别界限与神明禁锢是世俗与神性的对...
关键词:英歌舞 共同事件 民俗体育 神性秩序:祭祀圈 仪式 返祖 
祭祀圈视角下勺哇人的常爷信仰
《牡丹》2018年第6Z期54-56,共3页杨潇坤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勺哇人的宗教信仰体系及其功能分析:汉藏族群边界的地缘视角”(项目编号:20171073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祭祀圈的概念滥觞于20世纪日本、中国台湾学者关于台湾汉人社会的研究,至林美容时,这一概念才趋于完善。林美容定义祭祀圈为'一个以主祭神为中心,共同举行祭祀的居民所属的地域单位',并界定了祭祀圈应当具备的四个特征:主祭神、庙宇组...
关键词:祭祀圈 祭祀活动 冶力关镇 主祭神 
境域祭祀圈与宗族社会——以福建柘荣十三境为例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150-156,共7页林静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闽台缘研究"子课题"海峡两岸-闽台地缘"(编号:12@ZH019)研究成果;"首届中国研究生地方民俗与社会研习班"及后续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研习班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联合举办
境域祭祀圈是一种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地域和信仰紧密结合的最基层的祭祀系统,影响广泛。在闽台等地,由于宗族文化发达,境域祭祀圈在发展过程中也打上宗族文化的烙印,表现出地域、信仰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福建...
关键词:境域 祭祀圈 宗族社会 福建柘荣 
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建筑的流布、组织及仪式空间——以闽南慈济宫为例被引量:4
《城市建筑》2017年第23期43-45,共3页苏彬彬 朱永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78155)
本文以闽南慈济宫为例,对中国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建筑的流布、组织及仪式空间作了初步探讨。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从宏观看,是通过祖庙的"分炉"或"再分炉",来联系分灵宫庙;从微观看,民间信仰崇拜系统的细胞是"境"。境内居民有相近的...
关键词:传统聚落 民间信仰 慈济宫 境庙 祭祀圈 仪式空间 
中渡城隍“巡街”的人群与社会——兼论祭祀圈理论的解释力被引量: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李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4BZW17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壮族史诗<莫一大王>的地方表达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M602917XB);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4XJC850001);"变迁与重构: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YJC850001);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整合与认同:民族杂居村落宗教信仰的祭祀圈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239);广西科技大学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乡村精英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研究"阶段成果
祭祀圈理论是人类学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范式,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中渡作为西南边陲的小镇,每年城隍巡街吸引了周边民众参与其中。一方面,运用历史资料和传说,以国家与社会为视角,说明帝国为了教化边疆把城隍带入中渡,而中渡由于其...
关键词:祭祀圈 人群 社会 城隍巡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