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林

作品数:52被引量:23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三线建设毛泽东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党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晚晴》《巴蜀史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线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和地位
《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陈东林 
1964年,新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他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
关键词:三线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工业布局 罗瑞卿 李富春 原子弹 周恩来 刘少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前后的中美较量——基于中美双方档案的研究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21年第1期176-193,276,共19页陈东林 
“两弹一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建设成就和历史事件之一。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前后,经历了与美国从策划军事摧毁中国核基地行动到对氢弹试验进行核威慑阻止的较量。中央档案馆有一封1964年9月21日周恩来给毛泽...
关键词:两弹一星 三线建设 中美关系 
宋平关心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研究二三事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4期4-9,156,共7页陈东林 
宋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重大经济建设决策和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有着特殊的感情。自当代中国研究所1990年成立以来,宋平就对当代中国研究所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要的支持,曾多次听取邓力群和历届所领导的汇报...
关键词:当代中国研究所 国史研究 宋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开放的前奏:“四三方案”及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期10-19,共10页陈东林 
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陈云等人领导下,策划、实施了一个从西方国家引进26套化肥、化纤、冶金等成套技术设备的43亿美元方案,简称为"四三方案"。这次引进过程中批判了极左思潮,着重解决人民的吃饭...
关键词:四三方案 技术设备引进 对外开放 
1966~1967年全国性“流脑”的暴发与防治被引量:4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134-147,267-268,共15页张晓丽 陈东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以来党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项目号:2011BDJ018)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曾暴发四次全国性的“流脑”流行,其中1966~1967年的“流脑”疫情是最严重的一次。红卫兵“大串连”导致的全国人口大规模无序流动,对社会单位结构的“打倒”导致防疫体系的破坏,以及其带来的衣、食、住、行四方面问题,是...
关键词:“流脑” 红卫兵“大串连” “文化大革命” 传染病防疫 
权力话语体系下的性别突围——评黄巍博士的《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1966—1976)》
《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3期76-79,共4页陈东林 
2016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黄巍的《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1966-1976)》一书,黄巍多年来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和女性学的研究,该书以“文革”时期女性形象为中心选题,立意深远,新颖独特...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 女性形象 女性学 话语体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他我 博士 突围 
抓住供给侧改革和军民融合机遇,推动三线遗址保护利用被引量:9
《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30-35,共6页陈东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ZD 097)
三线建设建成了1945家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当时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倾向,造成许多企业生存和生产严重困难,在调整改造中被迫搬迁,留下了400个以上的遗址,其土地、厂房、设备、路水电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长期因为...
关键词:三线建设 遗址 供给侧改革 军民融合 
以生态农业带动康养产业被引量:2
《当代县域经济》2016年第8期11-11,共1页陈东林 
攀枝花资源得天独厚,芒果的适宜生长情况超过了东南亚等原产地,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水果生产不愁销售,这说明市场需求强。但目前攀枝花大多是收购商上门收购,应尽快形成一条龙的产销渠道。建议在城市整体布局上做进一步微调,将钒钛...
关键词:生态农业带 中国社科院 产业 研究员 陈东 矿产资源 水果生产 市场需求 
50年后的回眸 三线建设的决策
《晚晴》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陈东林 
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三线建设,是一个激动人心而又一度神秘的话题。从1964年到20世纪80年代,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包括工人、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从...
关键词:三线建设 工程技术人员 体制问题 弹指一挥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 国防科技工业 强国梦 和平与发展 创新型国家 
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被引量:3
《发展》2015年第2期65-67,共3页陈东林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整理与研究"
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国家共投入2 052亿元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 000个大中型工...
关键词:三线建设 新兴工业城市 空中打击 兵器工业 基础设施 工业总产值 中央政治局会议 国务院政策 市场信息交流 小三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