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银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明代补给西路军个案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历史教学(下半月)》《丝绸之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853—1864年甘肃粮价波动的微观考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69-74,共6页张连银 高淑荣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清代黄河上游的粮价波动与社会稳定研究”(18YB04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交融视阈下西北农牧业产品价格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1BZS060)。
1853—1864年,甘肃粮价下跌后保持了较低的价格趋势。甘肃的人口虽然达到了清代历史的峰值,但甘肃人口与粮价的相关性总体上并不显著,只有在平凉府比较显著。温暖的气候,自然灾害较少,政府赈恤措施及时,货币供应不足、市场流通不畅等因...
关键词:清代 甘肃 粮价 
高校历史教学中讲好丝绸之路故事
《丝绸之路》2022年第2期17-18,共2页张连银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丝绸之路文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讲好丝绸之路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是高校历史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历史教学不仅要积极担当丝绸之路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且要通过讲好丝绸之路故事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的...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复合型人才 高校历史教学 讲述者 学术氛围 传播者 故事 
清末新疆乡约的微观考察——以吐鲁番厅为个案被引量:4
《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109-120,M0005,共13页张连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朝西北边疆经略史”(批准号:20&ZD230)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吐鲁番厅在确立州县制的过程中,在基层设立乡约,部分伯克亦改为乡约,乡约因而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光绪、宣统年间,乡约选任中乱象丛生,乡约更替频繁;地方财政困难,旧的伯克制度的影响导致乡约履职过程中存在苛派、贪腐等情况...
关键词:清末 吐鲁番厅 乡约 苛派 
嘉峪关外:内地化进程中的边陲社会——以明清时期的王子庄为个案被引量:2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1期151-163,共13页张连银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东段线路历史地理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15XZS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明清时期的王子庄并不是同一区域,但均处在嘉峪关外农牧交错地带。王子庄地域空间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嘉峪关外内迁诸族内地化的过程。明代嘉峪关外的内地化进程在西域局势变动的影响下进程缓慢。清代以来,在王朝大一统背景下,边陲内地...
关键词:嘉峪关 王子庄 州同 明清时期 
清代甘肃的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1796—1911)被引量:4
《求索》2017年第1期188-193,共6页张连银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甘肃粮价变动与市场整合研究"(14YB041)
清代甘肃区域性的粮食市场已经形成。粮食市场的整合度有限。地理环境、灾变、仓储、粮食种类都是制约市场整合的因素。19世纪后半叶兵燹、地理交通等因素制约了甘肃粮食市场整合,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降低。由于粮价受到自然灾害等非经...
关键词:清代 甘肃 粮食 市场整合 
清代台站功能辨析——以1715—1759年间的西路粮运台站为例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张连银 李运超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SKQNYB10008)
台站递运是军需补给的方式之一,台站在清代军需补给中作用巨大。西路粮运台站的设置非常灵活,设立在西路台线上的粮运台站直接承担粮运任务。不同时期,不同路段对台站的利用方式决定了台站在军需补给中的作用。肃州以东,粮运台站功能单...
关键词:清代 台站 功能 
当前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2年第10期60-65,共6页张连银 李迎春 
课时压缩、教学内容陈旧、评价体系单一是当前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建中国古代史教学体系,改变教学模式、改善评价环境是解决当前教学弊病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 教学 对策 
西路军需补给与西北屯田--以1715-1759年为考察时段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64-169,共6页张连银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QNYB10008)
西路军需补给刺激了西北屯田,但屯田在西路军需补给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屯田与军需补给关系密切,战局的变化促使屯点的区域变迁,屯田在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中最具典型性。
关键词:清代 军需 屯田 
清代西北屯田与西路军需补给——以1729年—1735年为考察时段被引量:2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71-77,共7页张连银 喻堰田 
雍正朝西北屯田与清准战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为弥补西路军军需运输补给的不足,雍正朝继续在西路屯田。巨大的粮食需求刺激了西路屯田,西路屯田的规模不断扩大,屯田补给在西路军需补给中的数量逐渐上升,逐渐成为西路军需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清代 西路 军需补给 屯田 
明清嬗代与西北边陲的变迁——以16—18世纪的河西走廊为例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34-39,共6页张连银 喻堰田 
田澍教授主持的"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西北边疆民族与生态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WNU-KJCXGC-03-2
明清嬗代改善了河西走廊周边的民族关系,清代的有效控制区域向西推进,河西走廊所承担的军事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清政权控驭西域的大后方,河西走廊的卫所向府县制转变,河西走廊的军事防卫体系被重新构建。
关键词:明清 河西走廊 变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