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存在主义解读小说《生死疲劳》羞耻新世纪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哈尔滨学院学报》《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自由的存在、选择与超越——方方新世纪以来的中篇小说之存在主义解读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100-104,共5页刘文婷 
方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中篇小说,就其内涵来看,在爱情的掩盖下,实则是方方对于自由主题的深刻探寻。从最初作品中对自由与存在、介入的关系的探索,衍生到对自由与选择及自欺关系的辩证,再从对自由本身的超越和对存在主义自由理...
关键词:方方 自由 存在 选择 超越 
他人即地狱:苏童《黄雀记》之存在主义解读被引量: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刘文婷 
苏童在其新作《黄雀记》中以保润、柳生、仙女三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构建出复杂的三角关系,与萨特理论中有关自为与他人的存在主义理论相合。从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注视"的初次注视与再次注视展开,揭示三人之间发生联系与产生冲突的最初征...
关键词:自为 他人 存在 注视 羞耻 
建构新世纪文学经典——深入挖掘《生死疲劳》之经典性因素被引量:1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70-72,共3页刘文婷 
新世纪以来的众多长篇小说中,《生死疲劳》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其代表性意义。对于《生死疲劳》之经典型因素的深入挖掘,从文本自身的融合与创新性、意蕴阐释的丰富性以及面对新时代生存环境的可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出《生...
关键词:文学 经典 《生死疲劳》 莫言 因素 
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小说创作的指导作用——以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为例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46-48,共3页刘文婷 
文章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进行系统分析。文中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以阐释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点明基本原则对...
关键词:系统 小说 要素 原则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之十六年蜕变——比较《甲方乙方》与《私人定制》两部影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26-29,共4页刘文婷 王达敏 
跨越十六年之久的两部影片《甲方乙方》与《私人定制》,在导演、编剧、剧本及主演葛优的诸多相似性下进行对比,具有深远意义。将两部影片进行对比可以看做是对冯小刚电影事业的一个检验。文章从电影的外围环境设置和内部内容设置的两个...
关键词:冯导 电影 甲方乙方 私人定制 蜕变 
论莫言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展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第9期120-123,共4页刘文婷 
莫言作品中渗透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对莫言作品中彰显的独有的东方女性魅力进行论述,多角度分析其小说语言特色和深刻文化底蕴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关键词:莫言 小说 传统 文化 
向死而生与向生而死之融合转换——论《第七天》的主题内涵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9-22,42,共5页刘文婷 
死亡叙述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常见手段,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以往"向死而生"的主题又有所突破,赋予其对于生与死的全新理解。文章阐释了余华如何用死后的虚无世界来承接对"向生而死"的融合与转换,又以"因情而永生"、"因绝望而永生"对...
关键词:余华 死亡 活着 绝望 永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