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波

作品数:6被引量:6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孤独感自尊中学生中介作用精神卫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校园心理》《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淮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学校卫生》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结构与测量被引量:20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19-124,共6页张野 苑波 张珊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BHA180128)
校园排斥是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现象。研究以11、12岁至17、18岁学生为对象,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表现,此后通过大样本测试探究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测评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校园被排斥 验证性因素分析 测评结构 
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9
《卫生研究》2019年第3期446-451,457,共7页张珊珊 张野 苑波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No.EBA170488)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
关键词:自尊 移情 孤独感 实施网络欺凌 受网络欺凌 
中学生自尊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作用被引量:14
《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4期526-528,532,共4页苑波 张野 张珊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项目(EBA170488)
目的了解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辽宁省4所中学的934名中学生进行测查。...
关键词:孤独 计算机通信网络 精神卫生 学生 
5-6年级小学生依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张珊珊 张野 代辰旭 苑波 
为探究依恋和自尊对小学5-6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对760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母亲疏离和同伴疏离得分低于女生;...
关键词:自尊 依恋 亲社会行为 5-6年级小学生 中介作用 
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4
《校园心理》2016年第6期390-392,共3页苑波 张珊珊 闫平 钟佳南 
考察高等职业生的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等职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558名高等职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人数所占比例为10.7%,网络成瘾总平均分为(27±12)...
关键词:学生 行为 成瘾 孤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