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阳

作品数:23被引量:23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实证研究网络90后手机媒介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国市场》《情报杂志》《现代情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生代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分析被引量:5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60-69,共10页祝阳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中国梦视域下新生代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研究”(KT202110)的部分成果。
新生代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需要,也是助力该群体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认知、意向、行为、情感四个维度,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研究。同时,本文还从网络空间、现实空间两个"场",探讨...
关键词:新生代 海外侨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的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37
《情报杂志》2021年第1期165-170,共6页祝阳 李欣恬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发展战略研究专项项目“大数据工具驱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模式与对策研究”(编号:2020FZZL04);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中国梦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国家认同感研究”(编号:ZK20190223);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大数据驱动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的模式研究”(编号:201908006);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长安大学)专项课题“中国梦视域下‘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研究”(编号:20200208)。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据利用的黄金时代,与此相伴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成为数据价值开发及政府数据开放的瓶颈。文章旨在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安全问题,充分保障公民隐私权。[方法/过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梳...
关键词:大数据 个人数据 隐私安全 数据保护 
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大数据的风险分析被引量:4
《现代情报》2020年第5期104-110,共7页祝阳 顾梓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数据驱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7CKS047);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大学文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2019KCSZ);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大数据驱动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08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战略发展项目“‘5G+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变革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500419224)。
[目的/意义]平稳推进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必要明确其潜在风险,在保证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增强大数据工具理性。[方法/过程]运用理论建构的方法,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遵循“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公开”的应用循环,...
关键词:大数据 公共服务 精准化 潜在风险 风险分析 
网络民意对社会治理的影响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37-40,127,共5页祝阳 王欢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数据驱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8M64128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郊农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6KDB014);北邮研究生教改项目“学术能力提升驱动下95后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Y029)
网络影响力逐渐渗透到政府管理领域,网络民意的表达成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作为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民意与社会治理具有着天然的联系,也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汇集了不同阶层的意见、遵循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公...
关键词:社会治理 网络民意 网络影响力 
微信社群中的大学生孤独感研究被引量: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10-116,共7页祝阳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的放大效应研究”(15SHB022)
微信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搭建的"场域"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高频率、长时间、多样化的微信互动营造了既热闹又喧嚣的繁荣景象,但喧嚣过后带来的是不同程度的个体孤独。文章旨在探讨微信社交依赖程度和大学生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社交依赖 孤独感 
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3-88,共6页祝阳 王欢 
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BJSZ2014YB1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NCET-10-0264)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
关键词:大学生 微信 社交 态度 影响因素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现代情报》2014年第8期42-46,共5页王欢 祝阳 刘颖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项目编号:NCET-10-0264);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4YB14)
网络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网络社会熏陶着当代大学生,在该群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化基础、社会化途径、社会化内容与目标3个方面,建构个体社会化的一般模式。基于网络社会的...
关键词:网络社会 社会化 过程 大学生 影响 
网络快餐文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被引量:8
《现代情报》2014年第5期24-28,34,共6页王欢 祝阳 刘颖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项目编号:NCET-10-0264)
网络成为快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价值观产生塑造与熏陶作用。在分析网络快餐文化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特征,并论述二者之间...
关键词:网络 快餐文化 90后大学生 价值观 影响 
网络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现代情报》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王欢 祝阳 
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4YB1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项目编号:NCET-10-0264)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与折射,代表着全社会价值观的总体变化趋势,探究网络对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影响,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以北京邮电大学111名"90后"大学生为例,分析网络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影响力。从90后大学生价值...
关键词:网络 90后大学生 价值观 塑造 影响 
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被引量:33
《现代情报》2014年第2期82-85,93,共5页王欢 祝阳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项目编号:NCET-10-026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多元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信息接受习惯与认知方式研究"(项目编号:BJZ2011ZL01);教育部基金项目"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8JA840003)
新信息技术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网络整合世界,并产生了庞大多样的虚拟社群[1]。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微信席卷并占领了通信市场。旨在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剖析微信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基于媒介延伸论,探讨"对讲机"功能如何实现人...
关键词: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沟通方式 微信 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