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冯丕红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孔子敬业观分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李梓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德承续视域下先秦儒家友善美德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CZX058)。
孔子敬业观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体现。孔子从人们对待“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两个角度对“敬业”之“敬”进行论述,认为“临事而惧”是敬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状态,“勤慎公忠”是敬业者应呈现的行为状态。孔子的...
关键词:孔子 敬业 价值观 
优势视角下城市特困老人生活改善问题研究——以L市某特困老人为例
《老龄化研究》2024年第3期577-583,共7页黄飞  
弱势群体往往面临被标签化的局面,在标签中他们是有问题的,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往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普遍匮乏,被贴上标签后,更进一步加剧弱势群体内心的自卑和敏感,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
关键词:弱势群体 标签化 个案工作 优势视角 
“参与治理”的困境
《中国商界》2008年第5期116-118,共3页 
20世纪后期,参与治理被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得到广泛的推荐。但参与治理实际上是对近代以来政治的民主追求与行政的集权实践的综合。虽然学者们极力证明参与治理是一种更好的治理,但它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变革要求,参与治理的...
关键词:参与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 实践 社会治理 边缘结构 中心 政治 证明 学者 行政 内涵 民主 困境 近代 集权 不平 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对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启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7-14,共8页王子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先秦时期敬业美德的传承发展研究”(23XKS016);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研究”(YCSW2024503)。
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是社会主义敬业观的理论基础。从敬业主体看,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主体基础;从敬业方式看,生产劳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核心范畴;从敬业目标看,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目标指向。新时...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敬业思想 社会主义敬业观 
《孟子》中“学”的意涵及现代启示被引量:2
《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道德承续研究"(14Z14);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现代转化研究"(13K010)
在遵循《孟子》原典本意基础上,破除顾名思义式解读所铸就的——《孟子》言"人性本善"不重视"学"或无需"学"的——思维定势,悉心探寻其中"学"的意涵不仅急迫而且必要。"求其放心"是"人性本善"的逻辑使然,是《孟子》中"学"之论说语境,《...
关键词:孟子  性善 求其放心 深造自得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探略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李建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16ZDA103)
基于"天人相分",柳宗元指出政制滥觞于圣人解救"生人之患"以"聚众立国","大中之道"和"生人之意"是政制和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伦理依循,其中,"大中之道"是政治权力运行的价值觇标和方法圭臬,而"生人之意"则是政...
关键词:柳宗元 天人相分 大中之道 生人之意 吏为民役 政治伦理 
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分疏递进被引量:5
《武陵学刊》2011年第4期6-20,共15页李建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08JZD006)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念的分疏递进错综复杂,如何从中找出基本线索,是进行现代转换的基本前提。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逻辑,可从三条理路予以洞悉:其一是从道德到道德文化再到道德文化理念的衍生之路;其二是从...
关键词:道德文化 道德理念 传统道德文化理念 
以新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文化振兴的机制和路径被引量:2
《韶关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17-22,共6页 李梓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承续视域下先秦儒家友善美德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CZX058);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劳动思想研究”(YCSW20212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铸魂工程”“内驱动力”,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多主体、多内容、多途径推进,...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乡村文化振兴 机制 路径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敬业精神的内涵、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新丝路》2025年第8期0070-0072,共3页邢夫玉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敬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面对民族危机,革命者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秉持集体主义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铸就了高度的责任感...
关键词: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敬业精神 
人是道德承续中的理性存在
《船山学刊》2015年第6期94-103,共10页 李建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08JZD006);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道德承续研究"(14Z14)阶段性成果
道德承续是全球性伦理现象,从地域范围上看,东西方都存在着道德承续;从历史发展看,民族伦理发展史、个体道德发展史均可看成是道德承续史。道德承续建立在伦理道德可继承性和人性能力的基础之上,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道德承续中的理性存...
关键词:道德承续  全球性伦理现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