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刊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论元宫词的新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8,F0002,F0003,共10页张建伟 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代雅俗文学关系与文体互参研究”(项目编号:23BZW065)的阶段性成果。
元代宫词的新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与作者方面,写作内容由后宫嫔妃宫人的生活逐渐转移到宫殿文武百官的政治活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为多民族构成。二是民族特色,表现在名词事物、宗教信仰两个方面。三是创作主张,题材扩大,...
关键词:宫词 元代文学 民族文学 
清代新疆行旅日记的书写艺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9-14,共6页郝青云 杨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新疆行旅日记存世数量多,时间跨度大,记述空间广,在有清一代前后相因,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体范式。在文体上,通常采用诗文结合的叙写方式,将散文叙事与诗词描写相结合,丰富了纪行日记写实特征和文学色彩。在书写内容上,既有历代西...
关键词:新疆行旅 纪行日记 书写范式 
《东归日记》文学价值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5-20,共6页王若明 江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东归日记》是一部清代西域流人创作的纪行文献,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方士淦在遣戍放归行程中的所见所感,内容涉及清代西北边疆各个方面,为研究西北边疆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交通、风俗提供了重要史料,是清代北疆纪行文献中的优秀...
关键词:东归日记 文学价值 纪行文献 流人 
论初唐北疆纪行诗的艺术风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21-29,共9页冯淑然 朵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专项课题“唐宋辽金草原文学文献整理及研究”(项目编号:2019ZJD042)的阶段性成果。
初唐北疆纪行诗,是指初唐诗人在中国北疆地区巡游、出使、行游、入幕、参军、征战等活动中记录和书写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的诗歌作品。身份不同、赴边目的不同的北疆纪行诗人,其作品主题内容多种多样,艺术风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五言...
关键词:初唐 北疆 纪行诗 
明代纪行诗中的辽东地理形象书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王铭璇 索尼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明政府加强对辽东的重视与治理,越来越多的文人来到地处北疆的辽东,创作了许多书写辽东地理形象的纪行诗。在历史与传统书写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在数量和内容上超越前代,记录了山川地貌、社会现实、风物人情等诸多方面,打破传...
关键词:明代 辽东 纪行诗 地理形象 
北疆文化视野下蒙古马精神的阐释及弘扬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王光文 高晋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产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MZ073)的阶段性成果。
蒙古马精神代表了北疆各族人民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地方体现,能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成为北疆文化的主要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的符号意义,来源于蒙古马的自...
关键词:北疆文化 蒙古马精神 中华文化符号 
生计方式转型下通婚圈变迁研究——以额尔古纳市为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茉莉美 
额尔古纳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为该地区族际通婚创造了前提条件。在以单一的农牧业为生计方式的经济结构中,额尔古纳族际通婚圈以地缘性通婚圈为主,对通婚对象和通婚地域的选择往往发生在所处集体内。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生计方式 通婚圈 
汉语和俄语历史人物地名对比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史佳鹭 邹华静 
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学视角下的中俄人文地名命名方式及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AH050437)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是地名起源的先决条件,地名作为区别个体地物的语言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和俄语地名的命名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汉语历史人物地名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
关键词:汉语和俄语 地名 命名类型 语言特征 文化内涵 
《淮南子》中的早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王志清 毛雨馨 林标洲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豫晋陕蒙古族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志研究”(项目编号:201BMZ088)的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纲”。汉代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形成与中华文化塑造奠基的重要阶段,《淮南子》成书于西汉景帝时期,以道家思想为主,...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淮南子》 圣王叙事 万物同源 神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