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稀缺心态 "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稀缺心态影响注意分配:效应、后果及其干预
《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10期6076-6085,共10页刘畅 
稀缺理论提出,稀缺心态是个体认为自己所有少于其所需的一种主观感受。大量证据显示,稀缺心态会影响注意分配:1) 注意资源集中在稀缺对象上;2) 忽视其它长远或有益信息,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管窥效应”。稀缺心态引发管窥效应会带来两种...
关键词:稀缺心态 注意分配 认知负荷 助推 
“认知税”:一个理解持续贫困的新视角被引量:9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87-93,164,165,共9页谢治菊 钟金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大数据时代的贫困治理研究”(20F22B005)。
“认知税”实际上是一种隐喻,用以表述穷人受贫困情境的影响而在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短视化行为、被蒙昧的渴望和被错失的良机,以及缺乏物质条件、社会支持和个人能力而消耗的额外认知资源。“认知税”引发持续贫困的作用机理在于其会导...
关键词:认知税 持续贫困 认知资源 思维模式 稀缺心态 
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被引量:25
《心理科学》2019年第5期1224-1229,共6页胡小勇 徐步霄 杨沈龙 郭永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601083);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2018M631054);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一般项目(cstc2017jcyj AX0436);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Xm2017160)的资助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
关键词:贫困阶层 心理贫困 社会认知倾向 稀缺心态 
贫困经历下稀缺心态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5期728-737,共10页蒋莹 胡佳 冯靓瑜 任启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300885);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一般275)资助。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地衡量脱贫后的生活环境、准确掌握贫困经历及其变化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为当下的重要科学议题。考虑到儿童成长过程中贫困条件的交叠累积性反应,有更多潜在的贫困从属条件需要重视,且...
关键词:贫困儿童 稀缺心态 执行功能 
行为决策视野下的稀缺研究
《理论观察》2016年第12期15-16,共2页刘家欢 
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绝对、普遍的稀缺假定,行为经济学提出一种"相对稀缺"概念,即人们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其需求的心理状态。由这种相对稀缺状态所诱发的"稀缺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知觉、注意、认知、以及偏好和决策等。
关键词:相对稀缺 稀缺心态 行为决策 
家庭经济地位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稀缺心态和未来取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32-38,66,共8页李才源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地位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稀缺心态和未来取向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经济地位问卷、亲环境行为问卷、稀缺心态问卷、未来取向问卷对4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经济地位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
关键词:家庭经济地位 亲环境行为 稀缺心态 未来取向 
论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群体的稀缺心态及其破解——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的分析视角被引量:9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78-86,共9页曹艳春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老年长期照护分级机制及其动态系统均衡研究"(项目号15BGL150)
本文采用跨学科分析方法,探讨贫困群体面临的收入性稀缺,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贫困人员的"稀缺"心态,从重要性和急迫性两个方面对比"获取当前收入"和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的心理影响,深入探究贫困群体由于稀缺心态导致"管窥"现象、...
关键词:稀缺心态 管窥 带宽 社会保障制度 心理学 
生活时间贫穷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理——基于C公司的案例分析被引量:3
《系统管理学报》2023年第5期1046-1060,共15页郑兴山 张锐 张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972132)。
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生活时间贫穷业已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新常态和新困境。从微观个体层面探索了生活时间贫穷对个体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从时间的质量维度和数量维度出发,揭示了生...
关键词:生活时间贫穷 时间质量 时间数量 稀缺心态 工作-家庭冲突 
稀缺心态对高中后进生的影响
《时代教育(下旬)》2020年第1期0193-0193,共1页何玲丽 
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在《稀缺》这本书中用大量的心理学实证研究阐释了经济学概念“资源稀缺”,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本文从稀缺心态入手,分析其对后进生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稀缺 稀缺心态 管窥 带宽 后进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