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路径分析——基于李约瑟谜、钱学森与屠哟哟获奖的启示
《特区经济》2016年第12期14-17,共4页银丽萍 张向前 
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资助(项目号:2014DP2024;项目名:"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重大项目(FJJKCGZ14-007)资助;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学者们主要从政治、经济、教育、地域、文化等方面阐述"李约瑟谜"和"钱学森"的答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向世界证实了当代中国的科技实力,是中华民族科技创新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通过反思目前中国创新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障碍,结合...
关键词:中国创新战略 李约瑟 钱学森 屠哟哟获奖 
从何思源求生教育思想管窥钱学森
《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93-96,共4页张季 刘广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2YJC770068);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GDYCSZ201496)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30年代,爱国名士何思源主政山东期间,从民族解放、抵御外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义务教育先行、爱国教育贯穿始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极具时代特色的求生教育思想。进入21世纪,同样作为爱国名士的钱学森,基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
关键词:求生教育 钱学森 借鉴 
“拔尖计划”2.0背景下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9年第21期11-11,共1页王娟 
在“拔尖计划”2.0到来际,如何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各校应该重点思考的题.一、国内拔尖人才培养概况“拔尖计划”是为回应“钱学森”专门设立的,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并逐步跻...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基础科学研究 钱学森 拔尖人才培养 思考与实践 现有经验 拔尖计划 国际一流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被引量:6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年第3期7-10,共4页李煜凯 
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实践不完善的现状,借鉴美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包括课程...
关键词:钱学森 美国 创新人才 
钱学森到任正非命题
《理论与当代》2019年第7期59-59,共1页
《经济观察报》5月27日刊登社论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采访,言谈间最为关注的却是教育。他说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而将目光投向教育时,这位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深重的忧虑。他这样:'我们有几个人在认...
关键词:钱学森 任正非 
论中国高等教育——对钱学森的思考
《现代商业》2011年第14期50-50,49,共2页赵悦 
著名学者、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曾于2005年向温总理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一题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唤醒了国人对我国教育的隐疾的正视。将这个题通俗化视,我们发现站在奥林匹克知识竞赛...
关键词:钱学森 人才 校长推荐 
钱学森是伪命题吗被引量:1
《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第1期245-248,共4页金占明 
虽然钱老离世已经五年多了,关于"钱学森"的讨论也归于沉寂,但回答"钱学森"仍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政府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长期挑战。本文从多个视角和层次解析"钱学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 “我们的学校” 钱学森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被引量:2
《计算机教育》2011年第12期30-33,51,共5页于延 
黑龙江省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081203);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物联网与生物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基金
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知识轻人格、重技能轻通识,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单一的题,结合钱学森,在分析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综合素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中贯彻"理工文管艺体"兼收并蓄的观点。
关键词:钱学森 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科学规范是科学进步的另一翼——兼解“钱学森被引量:2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0期21-25,共5页陈志坚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而规范又是创新的基础、进步的前提,对创新具有潜在的约束、导向和促进作用。科学哲学的研究阐明,科学创新与规范是科学进步两翼,科学的合理性就蕴含在两者的内在统一中,只有在一定规范下的创新才构成科学的进步。...
关键词:科学规范 科学创新 科学进步 钱学森 
钱学森间与物理创新教育被引量:1
《魅力中国》2011年第15期156-156,共1页郭彦雷 
本文由“钱学森”引出对高中物理教育创新的思考,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将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关键词:钱学森 物理教育 创新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