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类”课文的整体性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国庆 

机构地区:[1]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出  处:《小学语文》2015年第6期41-42,共2页

摘  要:“组合类”课文是指由一组(一般两至三篇)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短小文本组成的教材,如《古诗两首》《寓言两则》《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生命桥》等。教学这类课文,传统的方法是教完一篇,再教第二篇及第三篇。这种教法的逻辑基点是每个小文本的“相对独立性”。但除了“相对独立性”之外,这类课文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当然有。这就是每个小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两三个小文本为什么会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哪些或隐或显的逻辑联系?这无疑是每一个教者在教学预设时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上面的思考,教学“组合类”课文,我们不妨从“相互关联性”人手,尝试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策略。

关 键 词:教学策略 课文 体性 相对独立性 《伊索寓言》 《寓言两则》 《古诗两首》 《生命桥》 

分 类 号:G623.5[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