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金城
机构地区:[1]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出 处:《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年第9期50-51,共2页
基 金:珠海市2014年科技研发与创新专项——教育项目“对话视野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研究”(课题编号:2014D0401990062)的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一次高效的历史课堂对话,在设计上一定要引发课堂参与者(学生、教师)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进而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对话教学呢?历史教学行为涉及认识主体“师生”和认识客体“历史”两个基本要素。作为客体的“历史”,其常见的载体形式即文本,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对话过程,就是作为主体的“师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即“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2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