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月萍[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出 处:《教育》2020年第41期1-1,共1页Education
摘 要: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隐性课程逐渐受到教育界关注,并引起世界各国课程理论家的兴趣。隐性课程之所以命名为“课程”,不是说它具备具体的课程形态,而主要是指其育人实效。钟启泉主编的《课程论》中明确提出: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隐性课程)的互补均衡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以正规的显性课程为主的学校显性教育活动不能肩负所有教育功能的重担,存在于学习者周围的任何人、事、物与各方面的精神因素,恰似一个隐性的“场”时时处处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能低估的影响。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等都是重要的隐性课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2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