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10012)

作品数:13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潘天舒纳日碧力戈邢婷婷毛颖辉冯然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贵州大学哈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城市管理》《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田野民族志士绅人类学文化全球化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人类学视角中的“黑客”伦理与美学——以数码民族志《代码自由》为例
《科学与社会》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潘天舒 武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阶段性成果(11JJD810012)
本文以柯尔曼的民族志作品《代码自由》为主要参照案例,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和解读后工业化社会黑客群体的日常实践及其美学和伦理观,进而探讨人类学田野洞见对于揭示和理解特定情境中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代码自由 黑客 民族志田野研究 
“文明”“历史遗产”和“士绅化”的人类学批判——以赫兹菲尔德的田野民族志实践为例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17年第4期15-22,共8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阶段性成果(11JJD810012)
哈佛人类学系资深教授赫兹菲尔德在西方文明腹地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田野探索实践,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以"文明""遗产"和"士绅化"为检视对象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为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具有前瞻性、公共性和植根性的都...
关键词:“文明”的田野审视 民族志实践 “历史遗产”和“士绅化”的批判视角 当代人类学的文化观 
焦虑的个体与非制度性意义体系——关于多元信仰实践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群体中兴起的原因考察被引量:7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37-46,共10页邢婷婷 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阶段性成果
本文试图检视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科学主义的语境当中,包括各种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实践在中国城市青年人当中悄然兴起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焦虑的个体是占卜需求产生的社会性因素,日常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时间效率化、生存秩序原...
关键词:青年 多元信仰实践 非制度性意义体系 
“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实践——基于英美经验的反思与启示被引量:4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11JJD810012)
人类学有服务社会、实践应用的历史传统。专业化、细分化和产业化势必使人类学这一最接地气的学科失去对公共领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大众媒体乃至普通民众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人类学者应以自身的能力和志趣,适时运用本学科的知识...
关键词:人类学与应用实践 应用人类学 发展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 公共性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信仰实践——美国“新时代运动”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4
《思想战线》2016年第2期8-13,共6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阶段性成果(11JJD810012)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北美地区产生和发展着一场影响深远的信仰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因其具有新宗教运动的特性,被称为"新时代运动"。借助民族志田野洞见,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这一案例进行审视,在以多元文化交融为特色的新时代信仰实...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运动 文化全球化 多元信仰 人类学视角 
人类学视野下多元信仰的日常实践——以北美“新时代宗教运动”为例被引量:1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53-59,共7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11JJD81001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对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孕育产生的"新时代宗教运动"这一在北美影响深远的信仰实践模式进行初步探讨。通过汲取田野洞见,本文力求展示:在多元文化的相融和借鉴过程中,源于非西方文明社会的信仰传统已经...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运动 文化全球化 多元信仰实践 田野视角 
上海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中的记忆、地方感与“士绅化”实践被引量:16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62-69,共8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
文章以田野体验和实地观察为基础,论述上海城市发展语境中普通民众的空间二元论对于社区重构的意义。笔者认为:将个体与集体记忆与权力结构和特定地方和邻里相联系,有助于我们观察、了解、体会和分析具有新上海特色的"士绅化"进程对于...
关键词:上海城市变迁 记忆与地方感 “士绅化”进程 田野视角 
医学人文语境中的老龄化与护理实践被引量:1
《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第6期36-39,共4页潘天舒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11JJD810012)阶段性成果
将老年护理和关爱置于医学人文维度之中,视其为道德伦理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相当部分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者的共识。在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之内,通过"跨界"审读和评析代表性的实证案例,有助于为跨学科语境中进行的老龄化...
关键词:老龄化 关爱护理 医学人文 日常体验 
民族志棱镜中的美国医学院教育:以《成为医生》为例被引量:2
《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5期103-106,共4页潘天舒 冯然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11JJD810012)
本文以康纳的民族志作品《成为医生》为主要参照案例,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美国医学院教育实践,并反思社会医学化语境中以生物医学范式为核心、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目标的培训体系对于日常诊疗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人类学田野...
关键词:医学院教育 生物医学范式 医患关系 社会医学化 田野洞见 
姓名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5
《民俗研究》2014年第4期8-23,共16页纳日碧力戈 左振廷 毛颖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AMZ003);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苗族民俗风情研究"(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13)38号)的阶段性成果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研究涉及社...
关键词:姓名 人类学 皮尔士理论 社会分类 姓名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