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S005)

作品数:10被引量:12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志华李丹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共党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冷战国际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中苏关系中苏周恩来中苏分歧毛泽东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难以弥合的裂痕--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1959-1960)被引量:1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5-27,共23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上海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B406)
从1958年开始,中苏之间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在国际领域的友好合作也遇到了麻烦。1959年初,中印纠葛因西藏问题引起,苏联支持中国的西藏政策,但回避了对印度的指责。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莫斯科采取...
关键词:中印边界冲突 中苏关系 美苏缓和 
从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二)被引量:22
《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4期14-33,共20页沈志华 
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4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斯大林了解到中共的意向,双方明确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7至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毛泽东知道了苏共的态度,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方针政策的一致性。至此,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已经确立,毛泽东不再考虑与美国...
关键词:米高扬访华 刘少奇访苏 中苏关系 一边倒 司徒雷登 
失去的机遇?——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两党和解的新尝试被引量:6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21-34,共14页李丹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S005);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6)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的下台,似乎给中苏两党关系的和解带来了新的机遇。毛泽东决定派周恩来率团访苏,在维护国际共运团结问题上抢占主动,但为周恩来确定的谈判方针却是要"推"苏共否定二十大,另起炉灶,向中共的方针靠拢。苏共新领导人则...
关键词:赫鲁晓夫下台 周恩来访苏 马利诺夫斯基事件 中苏两党会谈 
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一)被引量:1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为05BSS005);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为B406)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持和帮助中...
关键词: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关系 冷战 
中国“旋风”:周恩来1957年1月的穿梭外交及其影响被引量:1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2期25-140,9,共118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406)
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接连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苏联和东欧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困境,而中国共产党凭借其经验、实力和理论水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望和影响节节攀升。为了巩固社会主义的阵地,加强社会主义各国之间...
关键词:波匈事件 中苏关系 周恩来 
打开中美关系进程中的周恩来——来自尼克松外交档案的新证据被引量:4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2期141-200,10,共62页李丹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406)
本文主要依据的材料为美国新解密的尼克松外交档案文件:基辛格、尼克松与周恩来会谈记录。1971年至1972年,中美双方相继举行了高层会谈和峰会,为实现两国关系和解做准备。周恩来几乎参加了所有与美方的会谈,双方探讨的内容广泛而透彻,...
关键词:周恩来 中美高层会谈 中美缓和 
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被引量:16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115-131,共17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S005);上海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B406)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后,没有像中共希望的那样支持他们夺取政权,而是命令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以建立联合政府。与此同时,国民党对美国的依赖又迫使苏军借助中共军队的力量制约国民政府接管东北政权,从而为中共实现东北和...
关键词:苏联对华政策 冷战起源 中国内战 
对朝战初期苏联出动空军问题的再考察——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解密档案被引量:5
《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31-43,共13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6)
最近披露的俄国档案文件显示,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参战迫使中苏两国领导人都想到了中国出兵的问题。为此,斯大林承诺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地面部队,但没有说明出动的时间和方式;毛泽东想及早派兵参战以便尽快结束战争,但斯大林并不急于...
关键词:朝鲜战争 中苏同盟 苏联空军 中国出兵 毛泽东 斯大林 金日成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被引量:18
《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82-109,共28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项目批准号:05BSS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新近披露的档案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史料表明,召开1957年莫斯科会议以及在会议上发表共同宣言的主张,都是首先由中共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莫斯科会议标志着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达到了顶峰,《莫斯科宣言》则...
关键词:莫斯科会议 中苏关系 毛泽东 赫鲁晓夫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被引量:34
《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2期29-42,共14页沈志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SS00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
关键词:中苏分歧 中苏同盟破裂 原因和结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