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WW013)

作品数:14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郑永旺马汉广杨雷冯小庆刘丽霞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俄罗斯文艺》《文艺理论研究》《哲学动态》《求是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后现代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文学文化《我们》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世界是文本”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世界被引量:3
《外语学刊》2014年第5期124-131,共8页郑永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10BWW013);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2012ZD004);黑龙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201212)的阶段性成果
一般来说,文学中的世界和现实存在着不完全对等关系。但在解构主义者看来,文本和作品的区别很明显,文本是复数的,其意义不确定。这种言说使文本中的世界实际上成为语言的编织物,文学作品中的现实因语言能指的漂移变成一种幻象,这就是"...
关键词:文本 世界 德里达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我们》
《作家》2014年第06X期129-130,共2页杨雷 白辰韬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32401);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WW013)阶段性成果
20世纪20-30年代",反乌托邦"文学在俄罗斯悄然兴起,人类延续了千年之久的"乌托邦"梦想被解构与颠覆。本文拟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阈内,以扎米亚京的《我们》为例,勾勒出反乌托邦文学的"后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反乌托邦后现代性 《我们》 
圣徒与叛徒的二律背反——论安德列耶夫小说《加略人犹大》中的神学叙事被引量:4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86-90,共5页郑永旺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BWW013);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项目编号:2012ZD004);黑龙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212)的阶段性成果
安德列耶夫的中篇小说《加略人犹大》触及了基督教中一个敏感的问题,即耶稣之死这样深重的灾难由犹大来承担是否公平。在作家的笔下,犹大就是为了背叛耶稣而成为其门徒的。他的行为所导致的耶稣之死是基督教世界的重大事件,然而这其中...
关键词:安德列耶夫 《加略人犹大》 耶稣 
作为巨大未思之物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被引量:6
《求是学刊》2013年第6期11-20,共10页郑永旺 
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项目编号:2012ZD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BWW013;黑龙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212
从20世纪60年代的孕育期到70年代的萌芽期,再到80—90年代的爆发期,最后到21世纪初期至今的衰落期,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其发生、发展、繁荣与衰落和西方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从文本内容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异样散文 解构思维 
从“美拯救世界”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美学被引量:15
《哲学动态》2013年第9期77-82,共6页郑永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10BWW013);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2012ZD004);黑龙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从1735年鲍姆嘉通提出美学是一门“感性认识的科学”开始,美学正慢慢变成艺术哲学,以诠释理性无法企及的“感性认识”问题。这其中,19世纪的俄罗斯美学思想正是从文学批评和文学实践中找到确定自身话语合法性的前文本。在文学批评方...
关键词:美学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苦难 世界 感性认识 文学批评 艺术哲学 文学实践 
试论俄侨在“满洲”地区的精神遗产被引量:1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第3期9-13,共5页郑永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10BWW013);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2012ZD004);黑龙江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201212)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侨民不仅繁荣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遗产。他们的身份因政治原因而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斯拉夫学界对远东地区俄侨的存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侨精神遗产不啻为俄侨...
关键词:俄侨精神遗产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化 “满洲” 
浪漫主义的文化哲学被引量:1
《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5-12,共8页В.М.梅茹耶夫 郑永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BWW013;2010年度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1-10
与启蒙运动并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形成了一套文化哲学思想,其主要观点包括:将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只有艺术才能解决存在于所有文化之中的感性自由和道德律令之间的深刻矛盾;否认存在艺术的唯一标准,把所有现存和曾经存在过的文化...
关键词:浪漫主义 文化 文化哲学 费希特 施莱格尔 
俄罗斯民族性格与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被引量:5
《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4期36-40,共5页郑永旺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BWW013);2010年度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的中期成果
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紧密相关。就俄罗斯人而言,其性格的形成与东正教的引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第三罗马"思想不仅是俄罗斯哲学思维的表达方式,也是俄罗斯国家在遭受外敌入侵时亚历山大一世借以鼓噪民众反抗敌基督...
关键词:民族性格 第三罗马 1812年卫国战争 亚历山大一世 
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两难境地——以扎米亚京的《我们》为中心
《长城》2012年第2期61-62,共2页刘丽霞 杨雷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批准号:10BWW013
《我们》一书,是俄罗斯作者扎米亚京(1884—1937)的代表作,成书于1920年,其既为俄罗斯白银时代(1890—1921)的文学著作之一,又是"反乌托邦"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与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奥维尔的《1984》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
关键词:扎米亚京 反乌托邦 《我们》 两难境地 俄罗斯 
西方文学经典与后现代意识被引量:5
《文艺研究》2011年第12期59-66,共8页马汉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10BWW013)阶段性成果
本文认为,在西方,文学经典化的过程是和去经典化同时并存的,因而不能因为后现代时期重视对经典的颠覆与解构就否认这个时代有经典。后现代文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意识以及后现...
关键词:后现代意识 文学经典化 西方 现代文学思潮 后现代文学 批判性反思 去经典化 精神品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