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50012)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剑平刘林魁周欣孙尚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文学遗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戏剧《楞伽经》佛寺韦应物诗歌创作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南北朝佛教唱导的底本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64-70,共7页何剑平 周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讲唱与中古文学"(2009JJD750012)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南北朝佛教唱导之底本、资料来源、文化背景等情况的考察,重新审视了中古佛教讲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南北朝时代的唱导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导前有备用唱导底本者,他们或遵用别人写就之底本,或于唱导前自己编...
关键词:唱导 底本 碑赋 类书 南北朝佛教 
北1321v(昃050)《维摩经解(拟)》考——兼论其俗信仰特色被引量:3
《敦煌学辑刊》2011年第4期21-31,共11页何剑平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讲唱与中古文学"(2009JJD750012)
北1321v(昃050)《维摩经解(拟)》撰作于中唐时期,其释经素材除了摄取前贤维摩经疏之外,还融合了大量佛教因缘故事、作家诗歌、民间传说以及民间俗信仰等多种因素,显示了维摩经疏向民间通俗讲唱的过渡。
关键词:《维摩经解》 写作时间 注疏依据 讲唱文学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除道法考论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32-36,共5页刘林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09JJD750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项目编号:10XJCZH004);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09JK013)资助
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
关键词: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除道法 
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与《楞伽经》之关系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46-53,共8页何剑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2009JJD750012)
本文通过对韦应物与《楞伽经》及寺院僧侣之间关系的考证,讨论了佛教对韦应物诗歌产生的影响,认为韦应物任洛阳丞居同德寺与出守滁州游琅邪寺两个时期都与《楞伽经》的传播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使诗人得以广泛接触禅法并研习《楞伽...
关键词:佛寺 僧侣 《楞伽经》 诗歌 
早期佛教与表演艺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11-117,共7页孙尚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ZW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重大项目(2009JJD750012)
早期佛教与表演艺术的关系可以从教内和教外两个角度来加以考察。由于教内稳定的需要,早期佛教引入表演艺术用以调节僧尼在男女之情和娱乐艺术两方面的欲望。由于吸引世俗信众的需要,早期僧伽内部的诵经和面向在家信众的说法仪式中伎乐...
关键词:早期佛教 表演艺术 戏剧 
佛教檄魔文的文体价值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刘林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9JJD750012);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研究项目(ZK081)
檄魔文是以檄文形式宣扬佛教修行理念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兴起于两晋时期,具有重要的文体学价值。檄魔文借鉴道教经典对修行仪式之描述,拓展了檄文的创作体制;受印度泛神论思想影响,改变了檄文原本写实的创作精神;受汉译佛经戏剧化之影...
关键词:檄文 檄魔文 体制 精神 戏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