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FX011)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玉君王志民何博周鲲赵永春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史学理论研究》《北方文物》《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金代民族融合文化认同金朝宗室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朝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析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5年第2期118-122,共5页李玉君 何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批准号:11CFX01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金时期辽宁地区民族融合趋势研究"(批准号:2014lslktlsx-03)之阶段性成果
金朝是由肇兴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后,女真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在法制文化方面,金朝由旧有的习惯法向中原法律文化过渡,承袭了中原王朝的"慎刑"思想。为体现其正统地位,金朝在法制上更加强调以礼入法、"罪疑惟轻",...
关键词:金朝 法律文化 慎刑思想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辽代立法与司法实践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1期112-119,共8页李玉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FX01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lsx-03)
在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辽代法律体现出强烈的中原文化认同取向,这在辽朝后期尤其明显。文章通过探讨辽代法律的制定过程,特别是一些具体的司法实践案例,分析了其中蕴含的以民为本、忠君孝亲、贵贱有序等浓厚而典型的儒家理念。辽代法...
关键词:辽代 刑法 文化认同 民族融合 
论金代“官与养济”与“存留养亲”的博弈及影响——以制度变迁为视角被引量: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年第9期132-133,共2页王志民 李玉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批准号:11CFX011)的阶段性成果
金代"官与养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存留养亲"的弊病,对罪犯施以应有之刑罚,对老疾应侍之人,由官府出资赡养。金代刑罚体系的这一变化,使原本过于伦理化的法律开始注重法的实践功能。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法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一次努力尝...
关键词:金代 “存留养亲” “官与养济” 刑罚体系 
恩格斯民族习惯法理论及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20-27,159,共8页李玉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项目批准号11CFX011)的阶段性成果
恩格斯对民族习惯法有精辟论述,认为一个民族的生产关系等客观条件决定其法律;即使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族,其民族习惯法也将因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保留而长期保留,直至整个生产组织形式被彻底摧毁或改变。恩格斯的观点对于研究多民...
关键词:恩格斯 民族习惯法 民族融合 中国史研究 
从“官与养济”看金代、清朝对“存留养亲”的人性反思——以罪犯者的可预期性为视角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1期8-9,14,共3页王志民 李玉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批准号:11CFX011)的阶段性成果
金代以人性为出发点,探索了存留养亲的适用条件,创设了官与养济制度,从严适用存留养制度,以罪犯养亲的预期可能性为判断依据,克服了形式主义要件的弊端,使存留养亲的适用从形式主义上升到实质主义。清代有关该制度的进一步探讨,代表了...
关键词:官与养济 存留养亲 人性 
金代宗室的礼仪行为方式与民族融合趋势被引量:3
《求是学刊》2014年第2期168-172,共5页李玉君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项目编号:11CFX01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金时期辽宁地区民族融合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lsx-03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之一。由于受到汉民族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金朝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了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文化,尤其重视礼仪文化。在此过程中,代表皇家威仪的金朝宗室的礼仪行为...
关键词:金代 宗室 礼仪 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认同与金史研究被引量:2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55-60,139-140,共6页李玉君 周鲲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FX011)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
关键词:金朝史 文化认同 民族融合 
从金代女真贵族墓葬看女真民族汉化进程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918-923,共6页李玉君 吴东铭 夏一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FX01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1052)
金王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金一代,上到女真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极力地效仿学习汉族文化,女真人死后的葬俗也逐步向中原葬俗演变。本文通过对东北和北京地区金代女真贵族墓葬外在形制与内在构建嬗变的分析,展示有金一...
关键词:金代 女真墓葬 文化认同 汉化 
推进对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途径的认识——马克思提出的重要命题的启示被引量:3
《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23-31,共9页李玉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1CFX01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W2011052)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提出一个重要命题:"野蛮的征服者,按照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本身被他们所征服的臣民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在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军事征服 文化认同 民族融合 
从金朝杖刑看女真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被引量:3
《北方文物》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李玉君 何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1CFX01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W2011052)的阶段性成果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在与中原文化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吸收中原文化,在法律制度上也不例外。杖刑、笞刑是中国古代较为常见的刑罚种类。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金朝的杖、笞二刑名称虽异,实则是同一种刑罚,体现了刑罚从轻的儒家"仁"的思想...
关键词:杖刑 儒家文化 文化认同 金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