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70022)

作品数:5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汉国姜朝晖刘晓云庄秋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德州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国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问题》《史学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民国初期卫生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被引量:10
《史学月刊》2015年第4期67-76,共10页姜朝晖 朱汉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在规约与主体抑制:民国乡村教师研究(1927~1937)"(13YJA770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乡村教育问题研究"(2009JJD770022)
从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其他相关研究来看,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是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繁难,待遇低下;同时还遭受到乡村民众的抵触和乡村士绅的排挤,事实上沦为乡村社会的边缘人;乡村教师普遍心情苦闷,状态低迷,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关键词: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生存状况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1-10,共10页朱汉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2009JJD770022)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
关键词:乡村教育 旧式教育 新式教育 华北 
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的卫生教育被引量:3
《民国研究》2013年第2期118-130,共13页庄秋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2009JJD770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为改变农村卫生状况,开展了卫生教育。定县卫生教育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移至该地后展开的,主要通过学校式教育和社会式教育在学校里和社会中推行,对定县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进行改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定县卫生...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 定县 卫生教育 
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论被引量:3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5-62,共8页刘晓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2009JJD770022);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资助项目<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PHR201008305)
民国初期,在政府主导下,北京社会教育逐渐兴起。政府的主要举措有:明确社会教育性质及提出实施社会教育规划,成立管理通俗教育的相关机构,明确通俗教育的教育经费,采取措施保障通俗教育顺利进行等。当时,北京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
关键词:民国初期 北京 社会教育 
略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2期19-24,共6页朱汉国 姜朝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22)的中期成果
从文化视角来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近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重观念与文化的冲突,具体包括中西文化之间、国家意志与草根社会的教育目标之间、城市文化与乡土社会之间、近代文化与农民观念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是制约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
关键词:民国 乡村教育 文化冲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