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教育

作品数:72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忠红郑起东赵浦根管然荣任苏民更多>>
相关机构: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北京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识国文教学(节选)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12期1-1,共1页叶圣陶 
国文教学没有成绩的原因,细说起来当然很多;可是赅括扼要地说,只有一个,就是对国文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
关键词:国文教学 现实生活 旧式教育 阅读和写作 用处 古典主义 进头脑 
毛泽东和他的老师们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3年第11期11-13,共3页刘继兴 
众所周知,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一直品学兼优,这自然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栽培。16岁以前,毛泽东一直在湖南韶山冲附近的私里读书,先后有五位私塾先生当过其老师。尽管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仍是旧式教育,但是,这为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
关键词:私塾先生 旧式教育 老师 兴趣 品学兼优 新的思想 文化 毛泽东 
白亮诚顺应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中国穆斯林》2023年第4期69-73,共5页马良成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研究”(19XZJ015)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国时期,发展国民教育是培育国民爱国意识、促进国家近代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穆斯林精英受此影响,继承旧式教育的优良传统,改革旧式教育的弊端,积极发展顺应时代需要、符合云南穆斯林实际的新式教育。白亮诚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一...
关键词:新式教育 精英人物 清末民国时期 爱国意识 旧式教育 国民教育 理念与实践 著书立说 
重读《社戏》:从“好豆”“好戏”到“秩秩斯干”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48-50,共3页刘培华 
鲁迅小说《社戏》中“好豆”“好戏”见证了小伙伴们之间的真挚纯美的友情,也和“迅哥”的好心情有关。“迅哥”好心情来自既受优待又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表现了他对僵化的旧式教育的厌恶。而他享受着这么美好的兄弟般的真情...
关键词:“好豆” “好戏” “秩秩斯干” 旧式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散文选刊(中旬刊)》2021年第1期31-31,共1页边巴拉姆 
素质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旧式教育的新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宣传"学习就为了好成绩",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育全面改革的新时代,素质教育越来越被...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 主体思维 旧式教育 个性化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潜能 小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育》2020年第44期79-79,共1页梁爱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旧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跟上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高中化学作为高中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可以完善化学课堂中的不足,活跃化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升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与实践 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旧式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氛围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的调整与改革
《纵横》2019年第8期15-18,共4页贾章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旧中国的教育基础很落后,文盲众多,城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工人与贫民子弟一般读不起书,在乡村有相当多的旧式教育,但农民子弟大多无钱入学。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 教育基础 学龄儿童 旧式教育 旧中国 
厚积薄发 忧国忧民——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几点体会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4期24-25,共2页曾申奥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今邵阳)人。4岁开始由私人教师教读《三字经》,6岁入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906年初,一直坚持"侄辈欲求发展只有读书一途"的蒋廷黻的二伯,认为科举制行将废除,"再继续读旧式学堂已经没用了"[1]28-29,毅然送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忧国忧民 厚积薄发 蒋廷黻 《三字经》 旧式教育 科举制 读书 
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年第7期229-229,共1页杨谨 
虽然说现在新的教育改革在普遍开展,但是旧式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影响着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持久发展。很多的教学过程都只停留在“教科书”这个教材的范围内,难以走出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灵,今天我将从一个小故事,来阐述我自己...
关键词:学生 教育改革 旧式教育 教学过程 教育理念 教材 教科书 心灵 
古代,学生们有没有暑假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7年第7期44-45,共2页李开周 
旧式教育,学校不设“塾假” 有人说,暑假源于私塾。古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在私塾里读书的小朋友怕热,老师也怕热,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中暑,就得给大家放假。由于这种假期是私塾放的,所以叫“塾假”,后来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
关键词:暑假 古代 学生 旧式教育 私塾 小朋友 学校 读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