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7)

作品数:27被引量:13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段清波徐卫民孙满利刘军民黄永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敦煌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文博》《中国边疆学》更多>>
相关主题:土遗址历史古城烽火台克孜尔丝绸之路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西域烽火台夯筑工艺研究——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例被引量:2
《文博》2018年第5期83-88,93,共7页冯锴 薛程 王超翔 刘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0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军事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02)成果之一
本文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三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西域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西域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
关键词:克孜尔尕哈 烽火台 夯筑工艺 丝绸之路 
也谈甘肃秦始皇时期长城——与《甘肃无秦始皇长城考》商榷被引量: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年第4期54-60,共7页徐卫民 胡岩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10JZD0007)子项目"秦汉长城研究"
秦始皇在平灭六国、南征北战以后,形成了空前的大帝国。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西北领土安全,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加以修葺,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西北地区主要是修葺战国时期秦昭王的长城,同时又修建了临洮...
关键词:甘肃 秦始皇长城 商榷 
汉代新疆烽火台夯筑工艺研究——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例被引量:2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第7期70-72,共3页薛程 徐瑛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10JZD000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军事考古学研究"(13&ZD102)
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3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新疆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新疆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自于...
关键词:克孜尔尕哈 烽火台 夯筑工艺 丝绸之路 
甘肃无秦始皇长城考被引量: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4期153-160,共8页同杨阳 段清波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10JZD0007)
因文献资料的疏漏或错舛以及文物遗存保存较差等综合原因,秦始皇长城在甘肃省境内是否存在至今仍众说纷纭。《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以及兰州附近发现的断续的墙体遗迹使得多数学者认为甘肃境内存在秦始皇长城,然而无论从文献记载、考古调...
关键词:甘肃 秦代 秦始皇长城 
中国东北柳条边修筑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清前期为限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期282-286,共5页陈跃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基金资助项目(14FZS02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基金资助项目(10JZD0007);西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1NW20)
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复原清代东北柳条边的修筑过程和全貌,分析其对区域生态环境之影响;东北柳条边是集柳条(部分地段沿用明代辽东边墙)、边门和边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其区域主要在盛京、吉林将军辖区内。在清代前期经过皇太极...
关键词:清朝 柳条边 封禁 东北边疆 生态环境效应 
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被引量:2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刘艳 段清波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7);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F99);西北大学博士后科研项目(BSH13031)
文化遗产价值是由一系列类型多样、彼此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价值体系。作为有机整体的文化遗产价值具有类型的多样性、要素的有机性、系统的层次性、发展的阶段性、主体的差异性及利用的公平性等多重特点。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价值的基本特...
关键词: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价值 文化遗产价值体系 
从战国秦长城选址看当时西北边疆的形势与认知被引量:1
《秦汉研究》2015年第1期190-195,共6页于春雷 
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第7号招标课题《中国历代长城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07)阶段成果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战国时代对于有效利用地势地形的重要性已有深刻的认识。长城作为一种带有强烈军事性质的建筑,必然会尽可能地利用其所在的地利,利用地形地势的目的不外乎加强防御和节省人力物力。战国秦长城就是战国时代秦昭王...
关键词:甘肃省 东北 利用 长城 地势 地利 地形 
再议甘肃静宁段战国秦长城走向及防御形式
《秦汉研究》2015年第1期217-224,共8页同杨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10JZD0007)
战国时期是中国长城修建史上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昭襄王长城在战国长城之中保存相对较好。它在定西地区从西向东依次经过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后经甘肃东部的静宁县,向西进入宁夏固原的西吉县境内。而静宁县境内战国秦长城仅...
关键词:战国 临洮县 长城 静宁县 通渭县 甘肃 
秦汉时期长城墙体构筑工艺研究被引量:3
《秦汉研究》2015年第1期225-232,共8页薛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10JZD0007)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铸造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堡垒。从战国起到明代,先人们一直没有停下修筑长城的步伐。而在长城的修建史上,墙体是修建中工程量最大的一部分。因此,对墙体构建工艺的研究相当重要。长城墙体构...
关键词:研究 工艺 墙体 长城 构筑 
唐初弃修长城之检讨被引量:8
《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62-73,125,共12页李鸿宾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07)之子课题<长城地带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就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政权的特性而言,定居型政治体出于自保,修筑长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其前提则是双方的对峙。唐朝立国后其战略旨向突进草原,构筑南北一统之王朝,长城修筑的价值因此而丧失。唐朝初起与东突厥的虚与委蛇、总管...
关键词:唐初 突厥 长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