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8)

作品数:36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纪彬高慎涛普慧张慕华王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明清小说研究》《宗教学研究》《杜甫研究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序跋佛典中古佛教文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惠洪“未忘情之语”的理解与误解
《中国佛学》2021年第1期151-163,共13页高慎涛 
2012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项目编号:12JZD008)的阶段性成果。
惠洪,宋代临济宗名僧,一生文学著述颇丰,然而僧俗两界对惠洪的文学成就多有微词。尤其是自王安石女以“浪子和尚”评价他之后,后世学人常以为惠洪诗文好为“未忘情之语”,认为惠洪不精戒律、好为绮语。惠洪作品中虽然有所谓的“未忘情...
关键词:惠洪 绮语 诗僧 佛教文学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19-127,共9页张慕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唐前佛教杂记文体研究”(19YJA751053)。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
关键词:佛教 唱导 文体 上梁文 斋文 讲经文 
《三慧经》的抄撰与成书年代考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144-149,共6页元文广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汉译佛典文学研究”(批号:12AZW007)阶段性成果;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批号:12JZD008)阶段性成果;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6KY2220)阶段性成果
《三慧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被18种大藏经及多种经录所收录。《三慧经》最早收录于道安所编经录《凉土异经》中,到唐代时,智升在《开元释教录》中将其附在北凉录,此后元明大藏经皆沿袭之。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比对发现,《三慧经》...
关键词:《三慧经》 《出三藏记集》 佛教典籍 
美丑与善恶:佛教说法故事中的业报轮回思想发微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5期169-174,共6页元文广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译佛典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项目编号12JZD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佛教文献中有许多用来辅助说法的故事,这类故事对人物美丑给予了特别地关注与强调。本文认为佛教说法故事对人物美丑的强调,是为了宣说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最终达到引导众生弃恶扬善的目的。佛教认为人的相貌美丑决定于前世之业,若前世...
关键词:佛教 说法故事 美丑 业报轮回 弃恶扬善 
再论龙门所见唐《珪和尚纪德幢》及其禅宗史价值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3期38-45,共8页高慎涛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阶段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16-CXTD-08)阶段成果
20世纪70年代,洛阳龙门附近收集到一方唐代禅宗僧人元珪和尚纪德幢石,2004年李文生先生曾撰《读禅宗大师〈珪和尚纪德幢〉书后》一文对其进行了揭示。其中有关录文方面存在缺字、误字及断句之误;有关元珪和尚生平事迹也可进一步补充;有...
关键词:元珪 碑刻 禅宗史 
《四库全书总目·广弘明集》补证二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年第1期101-103,共3页元文广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汉译佛典文学研究"(12AZ W00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6KY2220)阶段性成果
《四库全书总目·广弘明集》提要在作者籍贯与版本卷数方面存在问题,不能如实反映作者与典籍的基本情况。本文认为释道宣应为吴兴郡长城县人,非丹徒人;《四库全书》所收《广弘明集》为吴惟明刻本,是个残本。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广弘明集》 释道宣 提要 
试论中古目录类佛典及其序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赵纪彬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项目编号:12JZD008)
中古时期,我国形成六十篇目录类佛典,这就为目录类佛典序跋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包括佛典目录文献序跋与目录化的佛典序跋,二者凡二十篇。在中古目录类佛典序跋演进的过程中,释僧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把序跋的...
关键词:中古 目录类佛典 序跋 
中古佛典序跋的佛教史价值刍论
《船山学刊》2018年第4期71-77,共7页赵纪彬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佛教史价值,保存了印度早期佛教的因子,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变迁、记录了佛典翻译与整理的底本,映射出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折射出佛教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佛教的态势,记载了佛教史实。中古佛典序跋对佛教史的记录、...
关键词:中古 佛典序跋 佛教史价值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的非单一性
《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73-83,共11页赵纪彬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6-ZD-017);2015年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支持课题(QD15197)
中古佛典序跋呈现出非单一性的特征,也即某一部佛典被题写有多个序文或跋文,佛典与其序文或跋文一一对应的局面被打破,它在发生时间、作者身份及题写数量等方面具有广泛与持续的复杂性。中古佛典序跋非单一性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直接或间...
关键词:中古 佛典序跋 非单一性 
文学经典:建构、传播与诠释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18年第4期15-25,共11页普慧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项目编号12JZD008);"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译佛典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7)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经典",是精神性的文化产品,是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标识或符号,是人们精神家园的食粮。她往往指导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经典"在历时性的三大语境(汉语、梵语、英语)下,彼此似乎有相通之处。文学经典主...
关键词:文学经典 建构 传播 诠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