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YBWX087)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向天渊王怀昭张德明白杰赵玲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广东社会科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公共性个人性诗歌公民意识公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艾青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以“归来”后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5期130-131,共2页陈烨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编号:2012YBWX087;主持人:向天渊)的阶段性成果
艾青的诗歌生涯曾有长达二十年的沉寂期,"归来"后的诗人并没有因为如此长时期的沉默而"失声",新时期的艾青仍然坚持诗歌的"战斗的传统",继续"为人民歌唱"。暮年的艾青,其诗歌特色相比较前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智性,哲思。
关键词:艾青 后期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口语诗的情色书写批判被引量: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76-81,共6页向天渊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2YBWX087)
情色书写介于色情与情爱书写之间,伟大的情色书写,往往能在灵、肉之关系上达成微妙的平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忽视"情"而滑向"色",落入铺陈肉体欲望与行为的色情陷阱;口语诗中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凸显肉体感、在场感的理论主张,虽然对...
关键词:口语诗 下半身写作 情色书写 诗歌本质 物之诗 人之诗 
徐志摩诗歌的情爱体验与道德关怀
《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53-57,共5页王怀昭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2012YBWX087)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将,身处军阀混战、内战蜂起的黑暗时代。受五四"个人文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性与公共性:既有充满私人性的情爱记忆和情感体验,也有公共性倾向的政治诉求和人道主义关怀。此外,他的一些诗歌个人性...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个人性 公共性 情爱体验 道德关怀 
高蹈者的人间情怀: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王怀昭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2012YBWX087)
新月派诗歌的平民意识首先表现为对严酷现实的义愤和对下层民众的道德关怀,其次是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新月派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互相呼应:描摹田园生活的诗歌因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生活而具有公共性,其中也...
关键词:新月诗派 个人性 公共性 平民意识 
新诗“公共性”问题的学理背景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173-178,共6页向天渊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项目号2012YBWX087)的阶段性成果
2008年出现的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社会事件,改变了新诗的创作趋势,新诗"公共性"问题也由此被明确提出;不过,此一问题的学术资源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阿奇保德·麦克里希、T.S.艾略特、朱自清等人的相关阐释;但直接触发此一话题的理...
关键词:新诗“公共性” 重大事件 学理背景 公共领域 
穆旦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84-87,共4页李铜飞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编号:2012YBWX087;主持人:向天渊)阶段性成果
在穆旦的诗歌中,"我"的言说、理性的思辨色彩以及独特的受难意识等使他的诗歌充满复杂性和智性,他用各种强烈的个人经验(个人性)来表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公共性),并且能够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使他的诗歌走出自我宣泄的个人性而走向具有...
关键词:公共性 个人性 苦难意识 智性化 
闻一多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关系之微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童敏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2012YBWX087)阶段性成果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
关键词:闻一多 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惠特曼与郭沫若诗歌公共性比较被引量: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赵明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编号:2012YBWX087;主持人:向天渊)阶段性成果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
关键词:惠特曼 郭沫若 个人性 个人自我 公共性 普遍自我 
谁的声音? 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6-70,138,共6页向天渊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2YBWX087)
近年来,对草根诗歌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关注的重心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对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尚缺乏足够的阐释与引导。作为底层书写的草根诗歌,批判性、介入性是其天然特征,但在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上...
关键词:草根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底层书写 自我发声 替代表达 
何其芳诗歌的公共性转向
《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35-38,共4页欧茂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2012YBWX087)
何其芳诗歌创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有一个明显的转向,学界称之为"何其芳现象",即从最初的描写个人爱恋忧愁、自然风景等个人性写作到后来为革命战争而鼓舞的公共呐喊,其诗歌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面目。究其转向的原因有生活经历的扩大...
关键词:何其芳 诗歌 个人性 公共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