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50004)

作品数:12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红增王越平陈劲波韦福安韦艳丹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学与社会》《广西民族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中越边境文化跨国流动民族文化散工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去“边界”化与再“边界”化:空间建构视域下的跨境种植研究——以河口县坪坝村为个案被引量:7
《思想战线》2015年第4期62-67,共6页王越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中越边境跨国民族流动研究"阶段性成果(11JJD850004)
边疆既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社会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近年来对"边疆本位"研究的回归,即更强调把边疆视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异质的空间单元,探究人类实践活动如何建构形成具有特殊内涵和特质的边疆空间的过程,以及特定的经验所...
关键词:边疆 空间建构 跨境种植 
资源整合与情感理性——滇越边境河口县城跨国婚姻的个案研究被引量:6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106-113,共8页王越平 陈民炎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中越边境跨国民族流动研究”(项目编号:11JJD850004)阶段性成果
滇越边境地区河口瑶族自治县县城中的跨国婚姻现象,不仅是对以往基于同源民族的村寨中的跨国婚姻形式的空间上的外延,更是基于资源整合与情感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婚姻形式。河口县城的跨国婚姻夫妇中男性多为外籍户口,从事边境贸易,娶懂得...
关键词:河口 跨国婚姻 边缘群体 资源整合 情感理性 
中越边境越南籍散工社会支持网络的讨论——以广西C市越南籍家具工人为例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2-71,共10页陈劲波 郭帅旗 
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50004);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2)
从中越边境的跨国劳务流动切入视角,基于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的广西C市某家具工厂的越南籍家具工人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跨国和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的时空剖析,逐步得出越南籍散工的形成起因于"空间的劳动分...
关键词:中越边境 社会支持网络 越南籍家具工人 文化南海 
越南砍蔗女工的跨国流动研究被引量:2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韦福安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2XMZ10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50004);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2)
越南砍蔗女工通过民间中介或亲戚、熟人介绍跨界进入桂西南从事季节性的砍蔗工作,劳动报酬低于本地劳工,她们在与蔗农们的共同生活、劳动和交往互动中强化了文化认同。越南砍蔗女工的跨国流动,经济需求互补是外因,族群文化认同带来的安...
关键词:越南砍蔗女工 跨国流动 桂西南 
越南侬族灵魂观念与取名制度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24-129,共6页王越平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50004);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1131011-09028);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
越南峒娄侬族的生活中有三种姓名。第一种是在婴儿时期获得的名字,取名时较为随意;第二种是在进入儿童期后获得的名字,必须遵循家族的字牌;第三种是在成年结婚时获得的名字,夫妇采用相同的名字。三种不同的名字也有着不同的禁忌与限制...
关键词:侬族 取名制度 峒娄 灵魂观念 
从藏粮于山到养生食品: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的生态智慧研究被引量:6
《科学与社会》2013年第4期81-93,共13页赵乃蓉 秦红增 黄世杰 
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50004);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2)
在人类长期的演进中,每一个族群为了本族群生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处境不断调适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且适时地规避了风险。尤其是一些处在边境地地带的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应对粮食短缺而采食代粮木本食物,...
关键词:食品安全 水口 桄榔粉 生态智慧 
文化相融与合作共享——基于中国广西D市越南籍散工的讨论被引量:17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秦红增 陈劲波 韦艳丹 
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50004);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项目(2012)
全球化时代,区域合作已是必然、普遍的社会事实。相应,成果共享既是目标,更是合作良性与持续发展基础。研究通过对中国广西D市越南籍散工的实证描述,认为除经济博弈因素外,基于中越两国边民长期交往而形成的文化相融是越南籍散工大量进...
关键词:越南籍散工 跨国流动 文化相融 合作共享 
民族文化的地方传播与区域空间——基于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的研究被引量:1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6-62,共7页秦红增 宋秀波 
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1JJD850004);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2年度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课题资助项目
全球化与地方性是同步的。研究立足文化整体观视角,通过中越边境龙州布傣天琴文化的地方传播及其区域文化空间的形成个案,剖析了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与认同现象,并就区域文化整体观理论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天琴文化 地方传播 文化区域空间 
文化权力视角下的中越边境旅游商品变迁——以广西东兴红木制品为例被引量:5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1-45,共5页刘建民 
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JJD850004);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阶段成果
边境旅游商品是文化互动的典型代表。首先,边境旅游商品受主流市场消费影响。作为稀缺资源交换的贸易本质,边境旅游商品不是内生性资源,而是迎合市场需要的外部资源引入。其次,边境旅游商品带有区别于主流市场的本地性文化特征。随着东...
关键词:文化权力 中越边境 旅游商品 广西东兴 红木制品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被引量:22
《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秦红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阶段性成果(08JZD0023-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11JJD850004)
借助于"天琴文化"个案,结合民族志表达,从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的整合视角,可探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等问题。创新以建构独立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体系,乃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永续的根本前提,而要做到这一...
关键词:民族文化 全球化 传播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