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1016)

作品数:51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玉能张弓黄健云粟世来石长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吉首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湖南社会科学》《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外文论》更多>>
相关主题:美学当代美学审美文化产业话语生产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文论
《上海文化》2017年第10期5-20,57+125,共18页张弓 张玉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项目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号:08JC751016);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号:ZD201411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指导,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国当代文论与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系,吸取其经验教训,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形态。其次还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论 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论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6年第12期91-96,共6页张弓 张玉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11CZW017);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08JC751016);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ZD201411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当代美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美学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50—1960年代的确立期,1970—1980年代的拨乱反正期,1990年代至今的多元共存期。现在要进一步...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 进一步发展 几个问题 
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被引量:1
《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51-59,124,共9页张弓 张玉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8JC751016);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重点项目(ZD2014110)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 多元发展 深入开掘 中国特色当代美学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结构
《云梦学刊》2015年第3期86-88,共3页张玉能 张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8JC751016)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
关键词:实践转向 逻辑起点 逻辑结构 逻辑构成 逻辑过程 逻辑力量 
探讨“美的本质”的意义何在?
《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5,共5页黄健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8JC751016)资助;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编号:ZD2014110)资助
在美学史上,美学家分别从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统一的对象之中探索"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客体"中探索美,美化了人类使用的工具、物品及生活环境,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或"审美生活日常化"成为可能。在"主体"中探索美,张扬了人类的个性,...
关键词:美的本质 主体 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中国美学研究》2014年第2期143-158,共16页张玉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8JC751016)资助
实践转向对生态美学的影响相当巨大,因为它所转向的实践本体论或社会本体论是一种超越实体本体论的关系本体论。实践转向将使美学由形而上学转向审美关系,转向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态美学被凸显出来,成为新实践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实践转向 生态美学 自然人化 人的自然化 天人合一 
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
《文艺评论》2014年第9期4-7,共4页黄健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8JC751016);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编号:ZD2014110)资助
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新实践美学以其鲜明的实践特色和独特的研究思路,开辟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新境界,这就是以“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共存的实践,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为“现代实践转向”和“后现...
关键词:实践转向 当代美学 中国特色 后实践美学 发散性思维 多元共存 新实践美学 社会本体论 
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构建被引量:2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黄健云 张立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1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8JC751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重点课题(ZD2014110)
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几乎已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界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和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共同结果。"现代实践转向"在中国奠定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美学,并且,在20世纪8...
关键词:实践转向 中国特色 当代美学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构成
《中国美学研究》2014年第1期214-221,共8页张玉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8JC751016)资助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
关键词:实践转向 逻辑起点 逻辑结构 逻辑构成 逻辑过程 逻辑力量 
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建设之路径
《中国美学研究》2014年第1期222-231,共10页黄健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8JC751016)资助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是从中国当代国情和中国当代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必然抉择。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也必然是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及成...
关键词:实践转向 中国特色 当代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