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SH016)

作品数:7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正喜杨敏朱汉平马俊军钟建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总工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广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北人口》更多>>
相关主题:产业结构集体行动劳资关系劳资共决劳资冲突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转型期自下而上式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基于深圳先端的个案分析被引量:5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80-188,共9页杨正喜 杨敏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项目号10CSH016);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劳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项目号12YJAZH168);"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视阈下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矛盾调处机制研究"(项目号11YJA710065)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来华南地区多个企业因工人提出工资增长诉求,进而发生停工事件。虽然集体协商是国家解决工资增长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但现实中协商多自上而下推动,流于形式,并不能完全解决工人工资增长诉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尤其是人口结构...
关键词:工资集体协商 自下而上 工资增长机制 制度实践 
论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广东为例被引量:1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79-82,共4页钟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编号:10CSH016)
长期以来,广东职工工资增长缓慢,与经济总量增长不相适应。影响广东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的原因包括政府工资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企业内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不到位;劳动要素参与财富分配的重要性和地位趋于降低;工...
关键词:广东 职工工资 工资分配 增长机制 
结构变迁、怨恨集聚、共同命运与华南地区工人集体行动被引量:9
《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79-88,共10页杨正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0CSH016);教育部规划项目“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劳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YJAZH168)的阶段性成果
在转型中国,当工人提出工资增长等诉求时,场景中个体行动似乎正在消逝,取而代之是大量的集体行动。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种行动的产生?在从个体行动到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其动员的中观和微观机制是什么?通过研究发现,社会结构变化、怨恨集...
关键词:劳资冲突 工人行动 集体行动 微观动员机制 
劳动争议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被引量:1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72-76,共5页马俊军 
国家社科基金<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编号:10CSH016);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珠三角经济社会转型期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编号:10FX01)阶段性成果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其有赖于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积极有为和高效运转。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强化了调解作用,强调要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以及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
关键词:劳动争议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调解 
转型期广东劳资关系模式研究被引量:9
《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94-201,共8页杨正喜 杨敏 
国家社科基金"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项目号10CSH016);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广东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劳资关系研究"(项目号2010104);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珠三角经济社会转型期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项目号10FX01)的阶段性成果
一个社会的劳资关系主要由环境(特别是经济层面)因素以及劳、资、政三个群体的态度决定。全球化改变劳动生产体制,使劳资权力结构发生变异,资方更为强大,资方单边主导成为可能;劳资关系中工会功能萎缩和工人组织力量不足助长了资方单边...
关键词:劳资关系模式 产业结构 政府雇主双边联盟 资方单边主义 劳资共决 
劳工NGO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价值和限度被引量:2
《西北人口》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杨正喜 朱汉平 
国家社科基金<不同体制下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研究>(10CSH016)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中国,政府无论是对劳资事务的监管还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行动,存在许多局限性,均会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它需要劳工NGO予以回应。而劳工NGO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尤其是其人性化志愿服务能有效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网络支持、情感支...
关键词:劳工NGO 农民工 权益保障 价值和限度 
分立还是融合: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种基于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的博弈分析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56-159,共4页朱汉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SH016)的中期成果之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决定新农村建设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引起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是,处于边缘状态下的农村既不存在与城市类似的公共财政安排,也不存在基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私...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公共选择 公共财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