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71)

作品数:59被引量:30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国君杨庭硕李红香杨曾辉崔明昆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时代报告(学术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民族文化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维护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乌江流域各民族传统生计与环境的兼容被引量:2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马国君 李玉军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贵州省教育厅基地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JD2013003)”等的阶段性成果
乌江为长江南部支流,流域范围涉及今黔西北、黔北、黔中、黔东北和渝南局部片区,流域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形复杂多样,各族群居民与所处环境在漫长岁月磨合中,形成了'耕牧混成''农林牧复合农业'经营等生计模式,不但促进了当地经...
关键词:乌江流域 民族生计 民族文化 
明代贵州土司区茶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51-57,共7页马国君 李红香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1AZD071);贵州省教育厅基地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003)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茶叶生长,然因生态结构破碎多样,如无强力行政手段加以推广管理,规模的茶业生产就难以实现,故早年的羁縻制度和后期的土司制度曾在贵州茶业经营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制度保障,导致黔省优质茶叶分布广阔,品种繁多,...
关键词:茶业经营 贡茶 西番茶 山地农业 贵州土司区 
生态文明语境下当代农业弱质性的再认识被引量:4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59-64,共6页杨卫书 皇甫睿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以来农作物引种对土家族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研究"(15CNZ044)
此前,学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结论,大多倾向于认定当代农业是一个弱质性产业。当代农业弱质性的形成与农业生产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创造价值核算失当密切相关。这种失当还会派生出生态维护主体利益受损和主体缺位问...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公益服务 农业弱质性 
贵州历史生态地名与环境变迁研究——兼及生态灾变救治的文化对策被引量: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48-56,共9页马国君 杨庭硕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11AZD071)"阶段性成果
贵州历史上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留下诸多与之有关的生态地名。后来随着主导区域开发的民族文化与环境不相兼容,诱发了局部地区的环境变迁,原有的地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改变。探讨这些地名所涉区域生态背景及环境变...
关键词:历史生态地名 环境变迁 文化对策 贵州 
论南方山区生态环境对粟类作物种植技术的规约作用被引量: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年第2期14-20,共7页何治民 何煦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项目批准号:11AZD071)阶段性成果
"粟"起源于我国北方黄土高原,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汉代及以前各王朝的法定赋税粮种。这一税赋惯例的部分延续一直延伸到唐代。随着王朝统治范围的扩大,南方本来不是粟类作物适宜种植的地区,但出于向中央王朝缴纳赋税的需要,...
关键词:粟类作物 生态环境 种植技术 规约作用 
明清时期黔北地区的林木采伐与环境维护探究被引量: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马国君 张坤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贵州省教育厅基地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2013003)
黔北地区范围大致包括今遵义市的全部,铜仁市辖的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等地,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一地区林木蓊郁,原始珍稀楠杉繁多,为明清时期南方林木的集产地之一。随着林木采办规模的扩大,当地的居民并不是被动适应,而是...
关键词:黔北 林木采办 环境维护 
论贵州植葛产业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兼及《相际经营原理》民族文化整体观的价值被引量:1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马国君 吴合显 代少强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阶段性成果;贵州省教育厅基地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JD2013003)阶段性成果
贵州植葛产业与全国相似,自明以来,该产业经历了由盛转衰过程,但在今天贵州民族地区还有有限的活态传承。葛这种有价值的农作物产业遭逢不公正历史境遇,其间存在着亟待澄清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吸取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并推动植葛产业适度复...
关键词:植葛产业 历史经验 生态建设 粮食安全 
试论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耦合关系
《商》2015年第49期51-53,共3页杨文英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课题编号:11AZD071)阶段性研究成果
纵观人类文化演进史,每个民族总是针对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去建构特定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了保证民族经济活动的运行成功,各民族传统经验对所处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是经长期模塑和经验总结的特长。因而认为生态建设的关键不在于系统...
关键词:经济活动 生态系统 民族文化 资源 发展 
开发与省思:清至民国黔东南棉业规模经营研究——兼及清水江文书的史料价值被引量:1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4期33-43,共11页马国君 魏冬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贵州省教育厅"清水江流域宗族制度研究-以天柱婚姻契约为视角";贵州省教育厅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JD2013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当代的黔东南自治州辖地范围,涉及清代时的镇远、黎平两府全境,以及都匀府的东部诸地,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秋季多雨多雾,并不是棉花规模种植的理想场所。雍正朝开辟苗疆后,为解决汉族移民"谋衣艰于谋食"的生计难题,朝廷不得不在该地积...
关键词:黔东南 清水江文书 棉业经营 山地农业 
树立正确的“文化生态”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被引量:9
《思想战线》2015年第4期100-115,共16页杨庭硕 杨曾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阶段性成果(11AZD071);"武陵山区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项目"生态文化变迁视野下的武陵山区生态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WSJ2014008)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在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荣,而人类社会安身立命的依据又不得不凭借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鉴于各民族的文化多元并存,再加上各生态系统的多元并存,必将使得文化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匹配更为多样化。此前的研究习惯...
关键词:“文化生态” 根基 生态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