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X017)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正平徐杰朱兵朱斌吕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运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唐山学院学报》《民族文学研究》《哲学动态》更多>>
相关主题:审美空间小说生命体验当代美学本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风-赋、比、兴:作为华夏诗歌创作与审美思维的原理模型何以可能?——基于思维现象学的汉语音法、字法词源学的考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63-79,共17页马正平 
国家社科基金哲学课题西部项目“直观与折射:时空美学基本原理初探”(08XZX017)。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普遍认为,作为华夏诗学开山纲领的诗歌创作理论"六诗"或"六义",风、雅、颂是"三体"(体裁),赋、比、兴、是"三用"(方法)。根据新现代后批判"非构思写作学"和"时空美学"基本原理,我们感到,对"六诗"或"六义"传统经典理...
关键词:六诗 六义 风赋比兴 赋性思维 形象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 
赋形与时空:现象学美学的“身体化美学”特征阐释——以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美学为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43-54,共12页马正平 
国家社科基金哲学课题西部项目"直观与折射:时空美学基本原理初探"(08XZX017)
文章通过对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的身体主体的身体化美学维度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现象学美学中的"现象"奥秘所在和身体化美学的特征所在,实质上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的身体化参与的身体感与生命感直观的介入问题。反过来说,所谓"...
关键词:时空美学 主体论身体美学 身体化美学 思维现象学 
《倾城之恋》写作文化研究
《唐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99-102,共4页王子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ZX01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性作品,对于这部小说已经有了很多种、各角度的分析与解读。文章以写作文化为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写作文化的内在生成机制"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写作规范"来重新解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深...
关键词:《倾城之恋》 写作文化 时空情绪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写作规范 
反讽张力与小说审美空间的拓展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朱斌 杨思涵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XZX017);西北师大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QNGG12004)
反讽要求在表象与真相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往往能有效拓宽作品的审美空间。小说叙述中的反讽,既要以事实表象欺骗人,又要暗示出事实真相,这常常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叙述话语促成的;小说的命运反讽主题,常将消极低落的结局与...
关键词:小说 反讽张力 审美空间 
文论范畴的生命体验——刘大櫆“神气”说的时空美学阐释
《武陵学刊》2011年第6期104-108,共5页徐杰 马正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空美学基本原理研究"(08XZX017)(马正平教授主持)
"神气"作为古代文论的范畴,具有一种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时空美学向度。刘大櫆思想中无论是"神气"本身含义,还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乃至具有"神气"的"十二贵",都让人清晰地感觉出"神气"背后蕴含着的无限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这种时...
关键词:神气 刘大櫆 时空美学 本体 表征 
从中西美学传统看写作美学建设的可能性
《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88-90,共3页吕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ZX017)
当代写作美学重返中国古代"前学科"的美学形态已经不可能。但是,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以及认识论、本体论,又会抹杀由特定历史建构出的本土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体验。如何在现代的、理性的学科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承接和转化...
关键词:美学传统 写作美学 体系化 生命体验 
哲学中的“语境”——语境发展的三条路径及层面性分析被引量:4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556-560,共5页徐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XZX017)
在古希腊时代,语境是一种不自觉的、隐藏的思维方式。语境作为一种范式在近代哲学中逐渐发展出三条路径:语言哲学(包括英美分析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学派和欧陆存在本体论哲学),知识论语境主义和语境论哲学。语境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
关键词:语境 语言哲学 语境主义 语境本体论 
第一人称民族叙事审美空间的拓展——以次仁罗布的短篇新作《传说》为例
《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84-90,共7页朱斌 马正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时空美学基本原理研究"(项目编号:08XZX017)相关成果之一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限知视角的第一人称叙事,其叙述格局往往狭小而逼仄。出色的第一人称民族叙事,往往都运用了巧妙的"反限知"策略,拓展出广阔的审美空间。次仁罗布的短篇新作《传说》,通过听他人讲述、变换叙述者和多层次叙述等...
关键词:第一人称《传说》审美空间 
失败的小说:审美张力空间的匮乏被引量:2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7-21,共5页朱兵 马正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时空美学基本原理研究"(08XZX017)的相关成果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
关键词:小说 匮乏 审美张力空间 
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空间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朱兵 马正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空美学基本原理研究"(08XZX017)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
关键词:中国传统小说 张力空间 审美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