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211”工程(20081026)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秀慧任竞泽白庆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社会科学》《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黑河学院学报》《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淮南子》宋人《周礼》《诗经》文体特征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初诏令与《淮南子》思想兼容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21-123,共3页邱宇 刘秀慧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81026)
汉初诏令,悯农怜民,体现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和德行建设。通过诏令创造了开放、自由、包容、活跃、激情的汉初社会,为汉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诏令情真意切,语气雍容,行文自由灵活,言简意远,影响后代文学,形成...
关键词:汉初 诏令 淮南子 开放宽容 思想兼容 
西岳神话思想内容的民族性被引量:1
《黑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116-118,共3页刘秀慧 白庆新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长安文化与中国文学>(20081026);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WZYZ201205)
西岳华山不仅以雄伟险峻著称于世,而且孕育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充满自然崇拜、道教色彩和儒家社会伦理道德内容,蕴含民众的文化观念,既体现民间文化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主流思潮,表现民众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寻,展示民族伦理和道德内涵...
关键词:西岳华山 神话 民族性 儒道 
《淮南子》“太清”意象刍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邱宇 刘秀慧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1026)
"太清"意象是承袭先秦文学,在《淮南子》中衍生为有固定内涵和外延、寓有作者情感的意象。"太清"意象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背景,也与《淮南子》自由思想和艺术特色有关。"太清"意象所包蕴的内涵丰富,有楚风的浪漫,有黄老道家思...
关键词:“太清” 楚风浪漫 黄老道家 大一统文化 诸侯国文化 
《淮南子》中的楚风余韵
《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刘秀慧 邱宇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编号:20081026)
《淮南子》是汉初文化转型期的典型标志性著作,博奥深宏,无所不包,融百家于一体,集道家之大成,因楚文化精髓渗入汉初文化,《淮南子》也深得楚风沾溉,它的许多篇章堪与《离骚》相比,极富浪漫色彩。刘熙载评《淮南子》时称其“意出尘外...
关键词:《淮南子》 楚风 文化转型期 余韵 《离骚》 浪漫色彩 标志性 楚文化 
《淮南子》的淡然美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33-136,共4页刘秀慧 王一冰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81026)
淮南王对黄老思想的接受,受到其独特身世及与武帝的特殊关系的影响。在藩国与中央政权矛盾日益激化的汉初社会政治大背景下,刘安受尊重而不被重视,郁郁不得志,诸多因素使得他只能保身,对人生和社会不得不持超然、淡然态度。因此《淮南...
关键词:《淮南子》 淡然美 执一无我 情意清平 
从《淮南子》看汉代审美风格的变化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刘秀慧 邱宇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81026)
在美学史上《淮南子》地位重要,其美学风格兼有汉初质朴美、实用美、现实美,同时也显现出转型中的与之截然异质的"鸿大美、壮丽美"。于思想内容的"纲纪道德,经纬人事"的"鸿烈"和二十一篇庞大结构以及层层的铺陈、渲染,语词丰富、辞藻华...
关键词:《淮南子》 壮丽美 宏大美 审美变化 
论宋代古文家学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任竞泽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81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51368)
宋人学记之名称、内涵与《礼记·学记》都有着极深的渊源。范仲淹"庆历新政"之"庆历兴学"是宋人学记兴起的直接原因;王安石"熙丰变法"再一次借助政治力量把学记创作推向高潮;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影响至巨,李觏、范仲淹、欧、曾、王...
关键词:礼记·学记 庆历兴学 熙丰变法 古文运动 古文家 
论宋人教坊乐语的文体特征被引量:2
《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156-160,共5页任竞泽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项目号:20081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090451368)的阶段性成果
教坊乐语是兴盛并成熟于宋代的一种亦雅亦俗、亦尊亦卑的文体。一方面,内容上谀词颂圣,语言上鄙俚不经,音乐上大戾古乐,文体上与帖子词、青词等同样位卑名贱;另一方面,血缘上与《周礼》、《诗经》礼乐同源,宋代以来便贵为宫廷礼制的组...
关键词:教坊乐语 《周礼》 《诗经》 雅俗尊卑 
辨体的文学方法论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任竞泽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编号:20081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0451368)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对于文学总集的编纂、文论体系的构建、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论争、文学创作的准则以及批评鉴赏的依据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辨体 文学方法论 总集编纂 文论体系 文学思潮流派 
宋人总集编纂的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任竞泽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81026)
总集的编纂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密不可分,是文体分类、文体理论批评以及文体形态深化研究的渊薮。宋人总集编纂的繁荣与成熟,在中国诗文选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宋人总集编纂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
关键词:宋人总集 文体学贡献 文学史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