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5011-44011)

作品数:10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昌红周裕锴张艮阮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世纪图书馆》更多>>
相关主题:论诗诗话禅宗茶禅文学表现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贺知章交游考论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17-123,共7页张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06JJD75011-44011)
贺知章为初盛唐之交一位重要诗人,与当时众多一流诗人多有交往,在当时诗坛亦颇有高誉。胡可先教授《贺知章交游考》一文首考出与其交游者54人,而由于史料繁多,加上近年一些墓志的出土,贺知章的交游尚需再作考索。贺知章交游广泛,与其往...
关键词:贺知章 吴中四士 吴越诗人群 佛教 道教 盛唐诗歌 
《全宋诗》指瑕27例被引量:2
《嘉兴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71-77,共7页张昌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11)
《全宋诗》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编纂、整理,并有众多学者的考订与辑补,但还存在着引文及标点错误、作者小传有误、材料不全、重出、误分、误合、作品所有权归属错误、误辑铭文入诗等缺陷,文章从这些方面指瑕27例,并进行了考订。
关键词:全宋诗 纠谬 补遗 
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34-238,共5页张昌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研究>(06JJD75011-44011)
元代著名词曲家冯子振的籍贯共有五种说法,即东海说、攸县说、湘乡说、宁乡说、双峰说,而以"攸县说"最为盛行。然据传世文献及冯子振故居、墓地、后裔等佐证材料,可证冯子振籍贯是湘乡县。
关键词:冯子振 籍贯 湘乡县 元史 散曲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叙录被引量:2
《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1期58-60,72,共4页张昌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研究"(项目编号:06JJD75011-44011)的阶段性成果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
关键词:禅宗 颂古 公案 叙录 
宋初天台宗僧诗刍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58-161,共4页张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11)
一、宋初天台宗诗僧群体勾勒佛教发展到宋代,除禅宗极为发达以外,天台宗经过宝云义通特别是他的两大弟子法智知礼和慈云遵式的努力,再度中兴,在宋代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在吴越地区。宋代僧诗也非只有禅宗僧人的作品,
关键词:天台宗 僧诗 宋初 佛教发展 吴越地区 宋代 禅宗 知礼 
宋诗话中佛禅话头及其喻意(一)——范温《潜溪诗眼》禅语之分析被引量: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50-155,共6页周裕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11)
在宋诗话的作者队伍里,不少人与佛禅有各种瓜葛,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一、被禅宗灯录列为法嗣,如《彦周诗话》的作者许顗,《岁寒堂诗话》的作者张戒。二、自以学佛居士为别号,如《藏海诗话》作者吴可号藏海居士,《竹坡诗话》的作者周紫...
关键词:《彦周诗话》 《潜溪诗眼》 佛禅 《石林诗话》 《岁寒堂诗话》 作者队伍 禅语 范温 
论诗、偈的异同及偈颂的诗化被引量: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55-158,共4页张昌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11)
对于诗与偈的关系,人们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偈是诗,有人认为不是诗,也有人认为部分是诗。唐代僧人拾得曰:"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1]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偈颂的文体属性就有争议了。
关键词:诗化 异同 哲学研究 文学 
论诗愿下涪翁拜 亦作江西社里人——由《老学庵笔记》之诗话论陆游与江西诗派被引量: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89-95,共7页阮怡 
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研究>(批准号:06JJD75011-44011)
陆游晚年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保存了大量论诗的材料,体现了陆游晚年的诗学见解及其与江西诗派在诗学理论上的关系。从中可知,陆游从未脱离江西诗派,一生高度赞同江西诗派的换骨论、法度论、悟入论,并对江西诗派理论既有继承亦有批判...
关键词:陆游 《老学庵笔记》 诗话 江西诗派 
“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被引量:32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36-153,223-224,共18页周裕锴 
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研究"(06JJD75011-44011)成果
大乘佛教诸经尤其是《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的观念,在北宋中叶以后士大夫习禅的背景下,逐渐向日常生活和审美活动方面渗透。以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为代表,从个人修道体验出发,追求六根通透、一心湛然无染的境界。由此带来三个变化:...
关键词:六根互用 通感 诗画 香禅 茶禅 
兴趣与音节:略谈严羽诗学中复古倾向的真谛及其影响被引量: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周裕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与中国诗歌研究>(06JJD75011-44011);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
关键词:严羽 《沧浪诗话》 《沧浪集》 兴趣 音节 前后七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