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70)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松刘春阳刘苹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督教文化学刊》《文化艺术研究》《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奥古斯丁文革语言话语霸权抗日媚俗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艺术作为救赎的阶梯——奥古斯丁的音乐美学思想新探被引量:1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5年第1期112-135,共24页刘春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CZX070)的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引出作为影响了西方思想界1500多年的哲学家、神学家,奥古斯丁从其神学立场出发,认为由于生存的惩罚,人生而就具有诸如自负骄傲、自爱自私、信仰缺失等种种局限,人不再是上帝伊甸园中无忧无虑的宠儿,而是被驱逐出了长生不老...
关键词:MUSIC number order MEASURE SALVATION AUGUSTINE 
“样板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2
《文化艺术研究》201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李松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主体与评价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CZX070);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五十年来,"样板戏"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众多、成果丰硕、视角较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史料发掘的范围和深度比较有限;思想观念上尚未完全摆脱政治偏见;思想方法上有待理论的抽象化和概念化;研究视野上缺乏古今贯通和中西交融。笔者基...
关键词:“样板戏” 文献 艺术 政治美学 创作 
抗日神剧、话语霸权与媚俗艺术被引量:6
《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李松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主体与评价理论研究(11CZX070)阶段性成果之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当前抗日剧出现的荒诞化乱象,已成泛滥成灾的病态,被人们讽称"神剧",这种大众文化现象交织着管理者、生产者、观众三者之间复杂的文化权力关系。有必要从文化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存在逻辑出发,整体地看待抗日剧所处的文化生态;从文化权力...
关键词:抗日神剧 话语霸权 美学 主流意识形态 媚俗 
“文革”语言特征研究述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刘苹 李松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主体与评价理论(11CZX070)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方面。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刻着特殊的文化印记,具有格式...
关键词:“文革”语言 修辞 风格 语用 性别语言 
“文革”语言的研究对象及其反思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刘苹 李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1CZX070);中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JYX10016);中南民族大学教学项目(JYX10016)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文革"语言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领域中的语言、文艺作品中的语言与日常社会中的语言。"文革"政治语境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文革"语言的斗争思维对人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文革”语言 研究对象 文化反思 
“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及其反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127-130,共4页刘苹 李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1CZX070);中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JYX10016);中南民族大学教学项目(JYX10016)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观念、乌托邦想象和潜意识的精神结构。"文革"语言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当时社会生态的镜像再现。"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风格四个方面,研究"文革"...
关键词:“文革”语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风格 
奥古斯丁的“情感”理论
《云梦学刊》2012年第3期72-78,共7页刘春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11CZX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上帝之城》、《论创世纪驳摩尼教》及《论"山上宝训"》、《论三位一体》这几个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古斯丁对于情感的态度是存在着矛盾的:早期他认为情感是人性的一种不自愿的反应,因而情感本身并不导致罪的发生;而后来则认为情...
关键词:奥古斯丁 斯多亚学派 灵魂 情感 第一推动 
奥古斯丁与现代美学的兴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20-125,共6页刘春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11CZX070)
一般认为,是两种观念确立了美学的现代形态:一是"无利害性",另一种是"审美静观"理论,而且这两种观念滥觞于18世纪夏夫兹伯里、哈奇森、艾迪生等美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在康德那里得到了确认。但是通过对奥古斯丁思想中"爱的教义"、"使用"与...
关键词: 使用 享用 审美静观 无利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