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J005)

作品数:20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洪修平李玉用陈红兵韩凤鸣胡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三教关系儒佛道佛教中国化儒学儒佛道三教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拈花微笑”与中国禅宗的“以心传心”——兼论云南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地位的形成被引量:5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洪修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
关键词:拈花微笑 鸡足山 祖师西来意 以心传心 心宗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7期100-106,192,共7页李玉用 陆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项目编号07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
关键词: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三教融合 
仁义的道德价值与工具价值被引量:7
《哲学研究》2015年第8期25-31,128,共7页胡永辉 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孔孟对仁义行为作出了道德与工具的价值判别。对安仁、利仁者而言,仁义是主体的直接需求对象,具有纯粹的道德价值。然而,仁义一旦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后,便不可避免地衍生出工具价值。因此,对强仁、假仁者而言,仁义则成为达到功...
关键词:儒家 仁义 道德价值 工具价值 
儒教问题的讨论与儒学在新时期的发展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项目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项目编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儒学的人文精神,人们已有普遍的共识,但对于儒学是否宗教与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则至今仍有争议。反思近代以来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儒学的特质与价值。我们在肯定儒学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看到儒学...
关键词:儒学 儒教问题 人文性与宗教性 儒学的发展与作用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4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2期1-4,158,共4页洪修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他引证中印佛教的经典,为人间佛教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他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人间佛教依然是佛法而不是世间学。觉悟人生、智慧解脱是佛...
关键词:赵朴初 人间佛教 世间与出世间 精神文化资源 现实意义 
从三教关系与契理契机谈隋唐佛教宗派被引量:5
《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5期28-34,共7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
关键词:儒佛道 三教关系 佛教宗派 佛教中国化 契理契机 隋唐 
殷周人文转向与儒学的宗教性被引量:17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36-54,203,共19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殷周人文转向是由神本转向人本。它既是儒道诸子思想之源,也奠定了以后中国文明发展的基本精神,规范了其主要走向,使中国宗教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以人为本的人神关系。儒学一方面深受上古三代以来的宗教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续...
关键词:儒学 宗教性 人文转向 三代宗教 
论元代南方地区全真道教的新发展——以儒佛道三教融合为视角
《求索》2014年第3期151-155,共5页李玉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07BZJ005)
伴随着蒙元的政治一统,隔绝百余年之久的南北文化开始融合,其中包括道教南北二宗的交锋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杰出人物,从而使有元一代道教的发展最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道纯、陈...
关键词:李道纯 陈致虚 牧常晁 三教融合 心性论 
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论衡被引量: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4-21,150,共8页洪修平 韩凤鸣 
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ZJ005)
三教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当把这个问题纳入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量时,许多重大思想问题都可以得到恰当、合理的解释。从佛教初传依附中国本土文化的适应性发展史开始追踪,及至佛教壮大及其与儒道产生交锋碰撞,再...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三教关系 人文特色 
儒佛道三教比较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13年第1期58-66,共9页洪修平 
“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三教研究的深人展开,对三教的比较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何在超越历史的局限中开拓创新,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历史地、动态地看待三教关系,并更好地认识三教的特点...
关键词:儒佛道 传统思想文化 交流互动 多元文化 三教关系 同中之异 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