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ZS001)

作品数:9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永祥陈其泰魏蔚屈宁施建雄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英才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海》《学术研究》《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历史编纂新史学民族主义国史馆建制沿革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李焘北宋史事考证及其方法——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心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108-117,共10页施建雄 惠梦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09ZSA001)的阶段性成果
南宋史家李焘在其编纂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通过考异自注的形式对宋代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考察,尤其关注中枢机构中的枢密使之来源多途化的倾向、新的司法机构的出现以及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由此反映出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特征。在...
关键词: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制度 考证 
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学科关系辨析被引量: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8-34,共7页陈其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
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当前,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需要,一项迫切任务是努力撰成系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对于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之间的关系要从三个方面进...
关键词:历史编纂学史 史学史 构建学科体系 学术话语权 
“疑古”之外的学术追求——顾颉刚的通史编纂构想与实践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49-152,175,共5页刘永祥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S001)
抗战期间,发挥史学致用功能越来越受到史家重视,顾颉刚即曾尝试以中国通史编纂唤起民族意识,主张从受众角度探索编纂形式的多样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其在编纂理念上,则与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一脉相承,如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干书写...
关键词:顾颉刚 通史编纂 通俗史学 民族意识 “新史学” 
关于拓展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思考被引量: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12,共8页陈其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
为了推进学术研究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我们应当着力探讨中国史学演进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要努力总结和阐释那些显示出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具有当代价值,具有中西融通学理意义的内容、思想、命题和方法,并力求...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 经史关系 20世纪中国史学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缪凤林的通史编纂风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刘永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01)
缪凤林是继梁启超之后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通史编纂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家和理论家。他通过编纂《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在编纂理论、形式、史书体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通史编纂...
关键词:缪凤林 民族主义 通史编纂 《中国通史纲要》 新综合体 
民国时期国史馆的变迁被引量:7
《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119-124,共6页刘永祥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S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628)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国史馆设立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过程,以1917、1927、1937、1946年为节点,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在设馆理念、史馆地位、组织系统、职责范围、人员构成等方面均呈现不同时代特征,其间更交织着中西、新旧史学理念的碰撞和...
关键词:民国时期 国史馆 建制沿革 史料搜集与纂辑 
试论传统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的学术关联——以《读史方舆纪要》为中心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03-610,699,共8页陈其泰 
200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S001).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清初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历史地理学 环境史 
新史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魏蔚 刘永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9AZS001)
晚清新式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中西文明不断融合下学术分科和学制变革的产物,经历了由译介到自编、由学习欧美到学习日本的转变过程。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构建一般民众普遍历史观、世界观和民族观的重任,而新史学以先进的史学理念掌控了国...
关键词:新史学 历史教科书 历史知识重构 民族主义 
清初私家修史成就举要--论《明季南、北略》的史学价值
《学海》2010年第4期155-160,共6页屈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09AZS001)阶段性成果
清初史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是反映明清之际历史时势的两部重要史著。其丰富的史料内容,多体裁综合运用的编撰特点,以及鲜明的史论特色,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考察同时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计六奇 清初史学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 历史编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