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ZD04)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谭容培匡代军刘永胜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江海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性情敞亮解蔽无情情感论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生命本然与审美存在之思:马尔库塞新感性实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谭容培 刘永胜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ZD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美学史上,马尔库塞最鲜明地提出新感性的本体价值;强调作为感性核心因素的想象的超越功能;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针对西方工业社会唯理论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压抑,呼吁以新感性救赎世俗,倡导非压抑性生存方...
关键词:马尔库塞 新感性 想象 救赎 
心物相遇:审美感性的灿烂呈现
《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5-9,共5页谭容培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ZD04)
感性是审美对象建构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物交融的结果。所谓形式感性,是对自然感性现象异在力量的克服和秩序化。象征感性则是对感性事物与非感性事物在机缘巧合中的吻合,及对感性存在的意义和人性意义的澄明。要使感性...
关键词:感性 建构 形式 象征 
自然美归宿存在诗化之路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谭容培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ZD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
关键词:自然美 审美此在 意向 
船山情感论之真义:儒释道视域融合被引量: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37-44,共8页谭容培 匡代军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ZD04)
船山突破朱子阐释学方法,自创“性自行于情中”,得以彻底否定“情本体”之根基。以儒家为旨归,开启儒释道视域融合。以易学“阴阳变合”理论解决情善与不善及情感产生的时位等难题;通过对相宗、庄子的重新解读,首次提出了现量情感与非...
关键词:性情 无情 共时性情感  视域融合 
美是生命自由的诗性升华
《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187-193,共7页谭容培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感性生命存在的审美学分析"(项目号:04ZD04)的阶段性成果。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由追求超越现实、渴望自由的生命本性决定的;只有以自由的生命活动作为最高价值和理想的文学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没有内在自由,外在自由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优秀的...
关键词:审美本质 自由 自然 社会诗化 生命自由 诗性 文学艺术作品 超越现实 生命本性 最高价值 
“诗道性情,道性之情”——船山诗学情感论分析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33-38,共6页匡代军 谭容培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ZD04)
借助存在主义和符号论美学的运思方法,从诗歌的本源、诗的内容与形式、诗情的传达与接受诸方面对船山诗学情感论进行疏理,可发现“诗道性情”论不仅仅关涉情感的“真”“正”,而且蕴涵着情感形式、情感的开放性等丰富的内容。
关键词:船山 性情 性之情 情感形式 
审美直觉之真义:心的敞亮与物的解蔽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38-42,共5页谭容培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感性生命存在的审美学分析"(04ZD04)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
关键词:审美直觉 生存本体论 心物相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