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62)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翔宇禹权恒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主题:鲁迅形象鲁迅小说动态语境文化反思公共空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鲁迅小说的启蒙话语结构与实践境遇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38-46,共9页吴翔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15FZW05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
鲁迅"立人"的启蒙实践首先要改变的是"真的人"与"奴隶"之间的存在比例,这其中关涉到了"自我启蒙"与"他者启蒙"的顺序、替换等启蒙的逻辑困结。在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医治被置换为"看戏"的表演,使得"唤醒/沉睡"的话语逻辑消融于"看戏/演戏...
关键词:鲁迅小说 启蒙话语结构 实践境遇 
鲁迅“文明批评”的历史思维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
《求索》2018年第5期152-161,共10页吴翔宇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5FZW05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1062)
"文明批评"是鲁迅文艺批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了作家对于民族国家、历史与人的整体性思考。鲁迅"文明批评"思想的生成根植于其对于中国现代化难题的深刻考量上。在对"老中国"新旧杂糅的理性开掘中,鲁迅揭示了主奴文化的权力表达与...
关键词:鲁迅 文明批评 历史推演 实践路径 
抗战文学审美批评的路向、困境与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8-16,共9页吴翔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15FZW05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沈从文小说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2016QN026)
政治对文学的介入,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是深远的。抗战时期,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文化观念上的政治倾向性,成为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主导性的批评路向。对政治显效性的偏重,使文学批评难以整饬"思想性"与"艺术性"、"普及"与"提...
关键词:抗战文学 审美批评 困境 出路 
“鲁迅形象”建构的文化语境、过程与反思被引量:2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吴翔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ZW05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62)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
关键词:鲁迅形象 动态语境 文化反思 
“鲁迅形象”的生成及文化反思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67-172,共6页吴翔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15F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阶段性成果
"鲁迅形象"议题内含了融通鲁迅本体与鲁迅映像的话语实践,必须夯实在20世纪中国动态文化语境中才能开掘其内在的深层意蕴。鲁迅形象谱系的生成经历了从"前鲁迅"到"成为鲁迅"两个阶段,在这过程中,鲁迅形象言说的多样性与鲁迅形象本身的...
关键词:鲁迅形象 生成谱系 动态语境 
儿童镜像与鲁迅“新人想象”的话语实践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6年第9期121-126,共6页吴翔宇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15FZW058);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6M59055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很关注"弱者"的生存处境,悲悯其深处社会边缘的非人际遇。他笔下的"儿童"既以弱者的形象出场,但又因其作为新人想象的符码而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主体身份认同的话语实践。于是,鲁迅的儿童书写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充满张力的路向:...
关键词:话语实践 生存处境 中国儿童文学 《狂人日记》 小约翰 现代儿童 社会边缘 华小栓 现代性 儿童文学作品 
鲁迅与胡适: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62)
作为中国新文学天穹的两位巨星,鲁迅和胡适是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同一营垒中的革命战士到分道扬镳,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来,鲁迅思想开始"向左转",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却不断向自由主义思想靠拢,终于成为蒋介...
关键词:鲁迅 胡适 左翼 右翼 镜像 
《申报·自由谈》与鲁迅的杂文创作
《文学教育》2016年第10期51-54,共4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
《申报·自由谈》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报刊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劲旅。在主编黎烈文的精神感召之下,鲁迅曾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诸多优秀杂文,将批判矛头直指蒋介石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也使鲁迅迅速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的精神...
关键词:《申报·自由谈》 鲁迅 杂文 公共空间 
“民国机制”与鲁迅的言说空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7-10,共4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项目编号: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1062)
"民国机制"是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门话题。在"重写文学史"观念的深刻影响下,李怡等学者提出了"民国机制"的研究范式,意在把许多文学现象置于民国社会的结构框架之中,重新审视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民国机制 鲁迅 法律制度 稿费制度 公共空间 
鲁迅的苏联观
《文学教育(中)》2015年第9期4-7,共4页禹权恒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形象’研究”(13YJC751062)阶段性成果.
在鲁迅思想的发展进化过程中,苏俄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资源。特别是在上海的最后十年里,鲁迅的亲俄亲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形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深刻影响了鲁迅后期的思想嬗变。因此,寻找鲁迅和俄苏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鲁迅思想 《域外小说集》 苏联 想象的共同体 进化过程 内在关联 留学期间 俄苏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