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G750010)

作品数:25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祥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教育部更多>>
相关期刊:《中文论坛》《民族艺术研究》《文史杂志》《宗教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女娲神话民间信仰羌族民俗艺术信仰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性别视角看口头文学中女娲与诸神合作故事被引量: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53-162,共10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G750010)。
神话属于口头文学,有古老的渊源。女娲是创造大神,在形形色色的女娲神话传说中,除了造人补天,还有许多故事讲述女娲与其他神灵共同完成发明创造。在诸如此类口头文学表述中,往往体现出一定倾向性的民间情感态度及性别话语特点。立足巴...
关键词:口头文学 女娲神话 性别研究 
女娲神话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系列研究成果。
女娲神话在中国源远流长,着眼跨地域和跨文化视野,结合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以及日本、美国等,就女娲神话及信仰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进行梳理与辨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中国神话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女娲神话 海外传播 文化魅力 
女娲信仰与中国行业神崇拜
《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6期126-134,共9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行业神崇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俗之一。从性别研究看,造人补天化万物的女娲是神力赫赫的创造大神,女娲神话及信仰从古到今也适应着民间工艺行业的多样化诉求,形成种种含义别致的民俗事象,并且关联着传统文化及民间心理的诸多方面。从面...
关键词:女娲神话 行业神崇拜 中国文化 民间信仰 
中华戏曲舞台上的女娲戏被引量:2
《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74-82,共9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11JJG750010)阶段性成果
女娲戏指戏曲舞台上以女娲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剧作。纵观中华戏曲史,以女娲故事入戏的作品虽然有限,但古老的女娲神话对中华戏曲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终归不可忽视,由此形成的女娲戏也是神话研究者和戏剧研究者共同关注的。关于传统戏曲中的...
关键词:女娲神话 女娲戏剧 
当代语境中女娲神话的地方性言说
《中文论坛》2019年第1期27-41,共15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一)”(项目编号:11JJG750010)。
古往今来,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在中国流布甚广,并随着“在地性”赋予而呈现为多种类地方化版本,体现为多声部地方化声音,透射出多样化地方性诉求。将目光投向华夏腹心地带,着眼当代语境,考察地方性叙事中女娲神话及信仰中的现代性建构因...
关键词:女娲神话 当代语境 地方言说 
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傩戏神灵崇拜被引量:2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81-92,共12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的成果
女娲是远古神话中的"大母神",女娲神话传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贯穿古今。考察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戏剧艺术的关系,"傩"是不可忽视的话题。多年来,起源古老、遗存丰厚的"傩"受到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学科关注。着眼多民族中国社...
关键词:女娲神话传说 傩戏 神灵崇拜 
中华女娲神话及信仰所在土壤的文化分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女娲神话是中国文化语境的产物。从"阴阳"词语知识考古、先秦诸子学说透视、农耕文明原始发生入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女娲神话及信仰所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
关键词:女娲神话 女神信仰 中国文化 
行走闽地说娲媓——女娲神话及信仰在闽地的考察被引量:2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李祥林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系列论文;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
一般说来,女娲信仰多见于内地,妈祖信仰多见于沿海。不过,古往今来,在从东到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女娲神话及信仰也有传播并留下不乏地域色彩的案例,值得研究者留意。结合田野走访和文献研读,就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娲神话...
关键词:女娲神话 民间信仰 沿海地区 文化传播 
先祖敬奉 族群想象 文化认同——从四川茂县“中国羌城”说开去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0-17,共8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一)"(编号:11JJG75001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人类学视野中的羌族民间文化研究"(编号:10YJA850023)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
关键词: 元昊 西夏 先祖祭祀 族群认同 
“人本文化”的口头表述和行为实践——彝族火把节的文化人类学透视被引量:4
《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79-85,共7页李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一)"(11JJG750010);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kzx2015-sb135)
彝族火把节在民间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节日""‘人’的颂歌的节日"。火把节之于彝族,是"火"的颂歌,更是"人"的颂歌,对火把节所突出的"人"这个主体以及"人"的智慧、力量、精神、生活,应给予充分关注。无论从口头表...
关键词:彝族 火把节 人本文化 人文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