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51)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姚卫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佛学研究》《哲学门》《宗教与哲学》更多>>
相关主题:古印度婆罗门教印度哲学奥义书东方哲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古印度两大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念之异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0期77-81,共5页姚卫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12BZX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项目"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08JJD720043);北京市优博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佛教的核心思想及其与东方文化中其他思想的关联研究"(20121000105)阶段性成果
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是古印度哲学中内容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探讨这种关联,分析二者中的核心理念的主要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点与共同点,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的精髓,了解东方文化...
关键词:东方文化 印度哲学 婆罗门教 佛教 奥义书 
古印度思想史上对神造世理论的批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81-85,共5页姚卫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12BZX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项目"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08JJD720043);北京市优博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佛教的核心思想及其与东方文化中其他思想的关联研究"(20121000105)阶段性成果
古印度思想史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世间事物是如何形成的。不少宗教派别认为世间各种事物或世界自身是神或某种超自然的存在者创造的。但古印度思想流派中的弥曼差派、佛教以及顺世论对于神造世理论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而且这三派对...
关键词: 自在天 印度宗教 东方哲学 《颂释补》 《十二门论》 《摄一切悉檀》 
吠陀奥义书中的神观念及其对印度后世宗教哲学的影响
《哲学门》2015年第2期301-313,共13页姚卫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大外哲所项目(08JJD720043);北京市优博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201210001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X051)支持。
吠陀和奥义书是现存研究印度宗教哲学的最早文献资料。这些文献中的神崇拜形态有多种多样,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佛教中提及的许多神与吠陀奥义书中展示的神有种种关联,但佛教的主流理论是缘起观和性空说。这种理论的...
关键词:吠陀 奥义书 神观念 印度宗教 东方哲学 
古印度哲学中的“真假”与“善恶”观念
《宗教与哲学》2015年第1期309-323,共15页姚卫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大外哲所项目(编号08JJD72004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BZX051);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21000105)
“真假”与“善恶”观念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从印度远古圣典吠陀奥义书开始,哲人们就常把这二者联系起来讨论.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在发展中都很重视这两组概念,常将它们相提并论。梳理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关键词:真假 善恶 宗教哲学 印度文化 东方哲学 
古印度的“禁欲”与“享乐”观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62-67,共6页姚卫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12BZX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项目"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08JJD720043);北京市优博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佛教的核心思想及其与东方文化中其他思想的关联研究"(20121000105)阶段性成果
如何对待人的欲望和享乐是古印度哲人讨论的重要问题。多数思想流派由于持轮回与解脱的理论,因而为了消除人的业力,并达到解脱,都主张控制人的欲望。印度历史上主张人应无所顾忌地在世上尽情享乐的派别是少数,只有顺世论一派持此主张。...
关键词:禁欲 享乐 婆罗门教 佛教 耆那教 
古印度奥义书中的事物生成理论及其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5-20,共6页姚卫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项目(08JJD720043);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21000105)
奥义书在印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后世的许多哲学思想体系与奥义书的理论有密切关系。金卵论、要素论、梵我论是奥义书哲人在分析事物的起源或生成时提出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对印度历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哲学或宗教流派基本思想的...
关键词:吠陀文献 奥义书 金卵论 要素论 梵我论 印度哲学 
古印度哲学考略被引量:2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62-71,158,共10页姚卫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12BZX0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哲所)重大项目"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08JJD720043)阶段性成果
古印度哲学包括大量丰富多彩的思想,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婆罗门教哲学、佛教哲学、耆那教哲学、顺世论哲学等是这一哲学体系中的主要理论形态。这些哲学理论在古代传到了中国,促进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思想融合,加快了东方特色...
关键词:印度哲学 东方思想 婆罗门教哲学 佛教哲学 中印文化 
部派佛教的“法”与“我”的实有与空无观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66-70,共5页姚卫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12BZX051)阶段性成果
部派时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诸部派关注的问题很多,其中对"法"与"我"的实有与空无问题的讨论最为突出。各派这方面的理论实际涉及的是世间事物和人生现象的本质问题。这些理论体现了有关部派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部派佛教就这...
关键词:部派佛教   实有 空无 
印度几部重要佛典中的“二谛”观念被引量:2
《佛学研究》2012年第1期98-105,共8页姚卫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主要哲学经典研究”中的成果。项目批准号:12BZX051
"二谛"观念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念最初的较清晰表述是在部派佛教的一些文献中。中观派是对这一观念极为重视的佛教派别。《中论》等文献中的有关内容是佛教"二谛"观念的代表性表述。小乘部派佛教中的《俱舍论》和《...
关键词:二谛 真谛 俗谛 世间 涅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