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

作品数:121被引量:11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姚卫群邱永辉刘长跃吕大吉韩嘉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四川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柬埔寨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特点与路径
《中国穆斯林》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滕成达 岑沐熹 
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历史上早期国家“扶南”出现以来,就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历史上长期崇奉印度教和佛教。如今,上座部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成为90%以上柬埔寨民众的信仰。伊斯兰教是柬埔寨第二大宗教,穆斯林人数大...
关键词:上座部佛教 印度宗教 伊斯兰教本土化 印度教 柬埔寨 国教 穆斯林 
印度黑帮片的永恒话题 种姓阶级分裂永远在映
《世界博览》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在印度,黑帮影视剧层出不穷,聚焦来自社会底层的角色,也包含诸多印度宗教、文化、社群符号,在带给人感官冲击的同时,折射出印度的政治和社会冲突,呈现关涉印度种姓阶级矛盾的永恒话题。20世纪80年代末某日,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
关键词:黑帮片 社会底层 印度宗教 种姓 永恒话题 诺贝尔文学奖 影视剧 
网红路碑
《中国金融》2023年第21期104-104,共1页杨满沧 
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有座神山“冈仁波齐”,为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56米,她以独特的造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显赫的宗教地位而享誉世界。著名的佛教和印度宗教皆把冈仁波齐视为圣地。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孕育出的古代文明均以冈...
关键词:古代文明 冈仁波齐 西藏阿里 地理环境 印度宗教 雅鲁藏布江 普兰县 印度河 
汉译佛经中所见尼乾子的术数活动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5期200-208,共9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阶段性成果。
在佛教徒眼中,尼乾子属六师外道之一,其宗教义理与佛教存在巨大冲突。佛经中的耆那教徒常常是佛教批评的对象。汉译佛经、中国佛经注疏、赴印求法僧人的著作中对耆那教徒的相关记载,也是研究古代印度耆那教的重要史料。本文以汉文大藏...
关键词:尼乾子 术数 印度宗教 社会生活 
印度宗教传统的三个面向——祭祀、解脱和虔信主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赵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梵本《时论》中的古印度时间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9CZX036)。
中世纪以后的印度宗教与前代宗教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过祭祀、解脱与虔信主义三个早期的发展阶段特征,选择普迦等后世的文化切面作为参照,以分期和分层同时观察的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宗教的延续性与断裂性。线性叙事易抹平宗教发展...
关键词:印度宗教 祭祀 解脱 虔信主义 
填补北印度宗教史的“缺环”——评莫妮卡·霍斯特曼《帕克蒂与瑜伽:十七世纪手抄本中的一种话语》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7期124-128,共5页张忞煜 
自殖民时代以来,在谈及早期现代(约1500-1800)北印度宗教发展时,我们时常会提到两个重要的历史进程,即南印度毗湿奴教派(Vaishnavism)的北传和伊斯兰教的扩散,并将被后世称作“帕克蒂运动”(bhakti movement, 亦译作虔诚运动或虔信派运...
关键词:殖民时代 复兴运动 帕克 毗湿奴 瑜伽 印度宗教 宗教史 宗教改革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之九)被引量:2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年第36期18-19,共2页刘国众 
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人类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东、西方文化。古老的中国儒家思想、古埃及哲学、巴比伦文化、印度宗教及现代科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人的一生是一个学习文化、遵循文化、创造文化、传承文化的过...
关键词:现代科学 人文化成 中国儒家思想 传承文化 印度宗教 古埃及 行为规范 思想理念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学华语更是一种身份认同
《新周刊》2020年第23期50-53,共4页赵景宜 
华语对于不同人而言意义不同,它可能是一些人必须了解的母语,也可能只是实用性的语言工具,但它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启蒙的语言。“我才知道,感冒原来也有‘喜欢’的意思。”10年前,马来西亚华裔吴小红第一次来到中国,人们口中的网络词汇和...
关键词:语言工具 网络词汇 身份认同 实用性 印度宗教 华语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曼陀罗:印度宗教美学的原型以及基本内容被引量:5
《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153-158,共6页张法 
曼陀罗是印度宗教美学和艺术的原型。曼陀罗的起源、演进、定型,从逻辑上看,可选6幅图形予以体现;从历史上看,在于哈拉帕文化与雅利安文化在印度的互动融合而产生。最初从婆罗门教的随建随毁的祭坛形式中体现,后来从佛塔、印度教神庙,...
关键词:曼陀罗 原型 印度宗教 美学与艺术 
印度教湿婆教派悉檀多支派后期发展阶段研究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年第4期108-118,156,157,共13页胡瑞 
湿婆教派作为印度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毗湿奴教派、帕克蒂教派并称印度教三大教派。悉檀多支派是湿婆教派的主要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后逐步向中印度和南印度传播。公元8~12世纪,悉檀多支派处于全面兴盛的阶段,其势力范...
关键词:悉檀多支派 湿婆教派 印度教 印度宗教 印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