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D033)

作品数:32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社教刘立荣石坚军陈跃卜风贤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研究》《中国农史》《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今农业》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唐代屯田元代明清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宋时期“稻麦共存”农业景观及其影响被引量:3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年第1期155-158,共4页黄嘉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重点项目“两宋劝农制度与实践研究”(2020CBWZ001)~~。
“稻麦共存”概念可客观全面地总结南宋时期稻作与麦作的关系。“稻麦共存”农业景观内部占据核心地位的是非复种关系的稻作与麦作。“稻麦共存”农业景观的形成与避乱南下的北人及南宋王朝积极开展的营田活动密切关联,其一般意义在于...
关键词:稻麦共存 稻麦复种 北人 夏麦税 
北宋东京城郊的礼仪活动与农业生产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6期122-127,共6页黄嘉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重点项目“两宋劝农制度与实践研究”(2020CBWZ001)阶段性成果
北宋以皇帝为中心的田猎、校阅、观稼、耕耤等王室礼仪活动多发生于东京城郊农业生产区域内,活动地点和区域的选择时有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京郊农业产生了影响,但却不会改变京郊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终北宋之世,东京...
关键词:北宋 东京 城郊 农业 
时空、路径与层级:中国史前生业研究
《古今农业》2021年第2期27-36,共10页肖佳琦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3AZD033)]
中国史前生业研究取得的进展和突破,是中国农业起源问题深化和人地关系学说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中国史前生业研究注重尽全时空,在时间上表现为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在空间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各地区内部分布亦不均衡的特...
关键词:中国史前生业 时空现状 研究路径 空间层级结构 
两宋燃料分布、控制与开发——兼论“传统燃料危机论”与“燃料革命论”之不成立被引量: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年第4期132-141,共10页黄嘉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0CBWZ001)。
两宋时期,出产木柴木炭的山林多为国家、寺观、官员、地主所控制。北方集中成片的煤矿主要受官方系统之外的民众控制。长江下游的芦场名义上由国家控制,实际上多由寺观、官员、地主所经营。燃料产地控制主体多元化深刻影响着燃料生产与...
关键词:两宋时期 燃料 山林 煤炭 芦场 
唐代前期陕北地区户口数据异常的环境社会释读——以坊、鄜、延三州为例被引量: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张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
唐代的坊、鄜、延三州地处黄土高原,是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研究的重要区域。史籍所载三州的户口数量明显异常,具体表现在户口分布和增长速率之上。在排除数据讹误可能性后,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可以发现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
关键词:唐代 陕北 人口 环境社会 
清代陕西蔬菜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韩强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13&ZD080)。
通过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视角,可以深化对区域蔬菜史的认识。清代陕西夏秋瓜茄菜豆蔬菜格局尚未完全成型,园蔬和野蔬的区域分布、食用频度、收获早晚及商品化程度存在鲜明的区域差异。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热量、灌溉、土壤等自然因素,交通...
关键词:清代 陕西 蔬菜史 区域差异 
环境史视野与清代陕南山地农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1期14-20,共7页韩强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13&ZD080)。
在清代陕南山地垦殖的案例中,根据"环境应对"分析出玉米的引入使适应性利用山地环境更加可能,酿酒、饲猪的对策使建设性治理环境顺利进行。但"环境应对"分析法无法评判森林削减、水土流失、水患频仍以及社会环境扰动等农垦结果,也就难...
关键词:清代陕南 山地农垦 环境应对 环境理性 
明代枣税考论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9年第4期68-76,共9页黄嘉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3AZD033)
明代枣税大致形成于洪武二十四年前后,其产生与统治者劝勉民众栽植枣树、恢复战后的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有明一代的枣税名目,在《明史》《大明会典》《万历会计录》等文献中有“枣子易米”和“枣株课米”两种,而在方志文献中却多达六种,...
关键词:明代 枣子易米 枣株课米 两税 
唐代西北战事下的族群与地区农牧业进程
《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张开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批准号:13AZD033)阶段性成果
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在唐代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牧马业和边地军屯是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形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军事行动的产物。本文从农业活动的主体——人的角度出发,把战事对族群的影响、族群的农牧业选择联系在一起进行动...
关键词:唐代 西北战事 族群 农牧业 
《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探析被引量: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7期72-75,共4页田琼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3AZD033)
《齐民要术》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在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之下,其抗御灾害思想也是著作的主要内容。此前对《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的思想的研究认为其几乎都是以生产自救为手段,围绕争取高产而展开。《齐民要术》中的抗灾思想可通过其...
关键词:齐民要术 贾思勰 抗灾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