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10被引量:14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兵娟史历峰李亚李慧曹梦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电视》《当代传播》《新闻爱好者(下半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舌尖上的中国》仪式舌尖饮食仪式性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针对颁奖礼仪式性缺失与审美失范现象谈媒体影响与责任
《新闻传播》2014年第2期162-163,共2页史历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当今世界各国设立和创办了多种活动奖项及节日庆典,对有成就者给予奖励、庆贺,伴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颁奖礼(特别是国际性颁奖典礼)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备受各界广泛关注。颁奖礼上参与人的着装,尤其是获奖人的服...
关键词:颁奖典礼 审美标准 新媒体 失范现象 仪式性 责任 节日庆典 服装造型 
论《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接受与认同被引量:11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李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去年开播以来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它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反馈,从而总结出受众的"满足"主要集中在实现心绪转换的效用...
关键词:受众 使用与满足 舌尖上的中国 心绪转换 自我确认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被引量:5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22-24,共3页常纾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因为它"隔着屏幕能闻见香气"的特点,更因为它通过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民族精神。以胡阿祥的"中国"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地理中国、...
关键词: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舌尖上的中国 
饮食礼俗的文化价值及传播——从《舌尖上的中国》谈起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25-27,共3页李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礼俗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一种体现。饮食礼俗则是传统礼俗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最具普遍性的事项。2012年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讲述食物的同时,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介绍了一些...
关键词:礼俗 节日 饮食 舌尖上的中国 
民俗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28-30,共3页曹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出了各类民俗文化并传承下来。《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华美食群像式的介绍,将传统...
关键词:民俗文化 物质生活民俗 社会生活民俗 精神生活民俗 民俗信仰 
日常生活的仪式与共同体的价值建构——从《舌尖上的中国》谈饮食文化的传播意义被引量:12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张兵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看,《舌尖上的中国》犹如一场文化仪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仪式洗礼。透过日常美食的仪式镜像,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图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信仰、审美情趣最生动的展现...
关键词:日常生活 仪式 共同体 
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及其建构——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被引量:37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年第12期16-18,共3页张兵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BC029)
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
关键词:互动仪式 情感传播 公共情感 
“仪式性”:提升电视传媒形象力的表现要素
《中国电视》2012年第7期61-65,共5页史历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批准号09BC029>的阶段性成果)
电视传媒,这个自诞生至今都表现非凡的文化传播媒介,具有极强的仪式传达、文化创建和精神塑造能力,能够客观反映或再现仪式性文化内容、主观营造或加强仪式性氛围,并能拓展和延伸中国文化内涵,提升自身形象力。仪式文化作经,电视...
关键词:电视传媒 仪式性 形象力 文化内容 中国文化 传播媒介 塑造能力 文化内涵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被引量:57
《当代传播》2010年第5期29-32,共4页张兵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BCO29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电视媒介事件 仪式 仪式传播 
国家的仪式——《新闻联播》的传播文化学解读被引量:17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28-30,共3页张兵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项目编号:09BCO29)的阶段性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象征的《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本文运用传播文化学理论,以"国家仪式"的视角,分别从电视仪式与政治权威秩序的确立,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建构三...
关键词:《新闻联播》 仪式 传播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