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1JAZJD75011-4404)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罗书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辑刊》《学习与探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古文文学桐城派翻译小说救赎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作为救赎力量的林纾翻译小说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61-168,共8页罗书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散文学史"(项目号01JAZJD750.11-4404)的阶段性成果
林纾既是西洋小说翻译大家,又是古文大家,他的西洋小说翻译与古文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小说翻译既承载了救赎古文的重任,也影响了他的古文理论。他论文以情性为根本,对日常琐事描写的重视,都受到西洋小说的深刻影响。以文言来翻译小...
关键词:林纾 林译小说 古文 桐城派 救赎 
在道理与情性之间:林纾散文学的突围与徘徊
《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862-866,共5页罗书华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1JAZJD750.11-4404)
林纾是末代古文家的代表,他一方面顽强地守护着传统的文道观念,另一方面又将本来是本体论的文道论悄然改变为工具论,在此同时将性情作为文章的本体,并特别强调散文的无用性和审美性,这无疑是中国散文学文道范式的一次重要转变。遗憾的是...
关键词:林纾 古文 散文学 文道范式 性情为本 情理合一 近代化 
论“六一风神”的八个维度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3年第1期69-83,共15页罗书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散文学史”(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4)阶段性成果
本文首次从欧阳修散文整体风貌的角度研究'六一风神',以为'六一风神'的内涵是:师古与师心的相融,骈语与散语的交织,委婉与劲直的一体,厚实与轻灵的相映,简省与丰腴的互衬,洗练与自然的谐调,情感与理性的中和,阴柔与阳刚的合一,是所有这...
关键词:欧阳修 “六一风神” 宋代散文学 散文学 古文范本 
走向审美之境:刘大櫆与桐城散文学的转向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7-403,共7页罗书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1JAZJD750.11-4404)
作为桐城三祖之一,刘大櫆上继方苞的义法说,文道皆论,而重心落脚于文的一边。他将文章分为行文与行文之实两层,并将义理、书卷、经济降格为材料,将文学提升为能事,尤其突出神气音节的地位,将方苞的义法引向了文学审美一端,为姚鼐的义理...
关键词:刘大櫆 行文 行文之实 文人之能事 神气音节 审美 桐城派 
唐宋派与中国文统的建立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5期130-133,共4页罗书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散文学史"(01JAZJD750.11-4404)
自唐代以来,论者开始尝试建构中国文统谱系,然而在唐宋派之前,文统不但没有从道统中分离出来,同时也是与诗文交织在一块的,因此,那时的文统既不纯粹,也不鲜明。待唐宋派出,与道统相区别、与诗绪相分离的纯粹文统的建构这才真正完成,《...
关键词:唐宋派 道统 文统 《唐宋八大家文钞》 
韩、柳古文创造的路径及其体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18-125,共8页罗书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散文学史"(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4)的阶段性成果
在对韩、柳古文运动及其理论研究中,人们对于文道理论尤为重视,而对于古文的文体创造与体性却有所忽视。本文指出,韩、柳古文的创造主要遵从了三条路径:从时态上看,是非今革古之路;从语体上看,是融合骈散之路;从观念上看,是出文入笔之...
关键词:  古文运动 古文今文 骈散 文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