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ZH012)

作品数:24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焕有史善刚扈耕田张留见薛瑞泽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学月刊》《学术交流》更多>>
相关主题:河洛文化《洛神赋》洛神赋易经心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我实现与环境缺失视域下的曹植生存文化
《学术交流》2012年第5期189-192,共4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06@ZH012)
曹植一生的生存环境多变,尤其是后半生"禽息鸟视",成"圈牢之养物",但他求生存,谋发展。根据马斯洛等学者的需要层次理论,曹植试图想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于是,发挥潜能,作出恰当的"成长的选择";感恩生命,忘却地位之危;抗争命运,百折不挠...
关键词:自我实现 环境缺失 生存文化 曹植 
吕维祺与明清洛阳学术转型被引量: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5,36,共6页扈耕田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编号:06@ZH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吕维祺为晚明洛阳学术巨擘。他既是阳明心学的重要传人,又是东林经世之学的重要代表,对洛阳学术思想由明至清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影响:吾心自足与诚敬工夫;存礼与存心;知行合一;学以经世为大;去执与自得。
关键词:吕维祺 洛阳 明清 心学 学术转型 
从《世说新语》中体味洛水的文化蕴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78-181,共4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6@ZH012)
洛水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之地,《世说新语》记载着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西汉、魏和西晋又建都于洛水之畔,于是,洛水的文化蕴涵极为厚重:"洛水之戏","戏"的是文化;洛水之魂,"魂"在士人的心情;洛阳之所以"纸贵",贵在扶持文学新人...
关键词:洛水 《世说新语》 “洛水之戏” 洛阳纸贵 文化蕴涵 
明代河洛心学家张信民哲学思想述要被引量: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5,共5页扈耕田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项目编号:06@ZH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信民是明代王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中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折衷于程朱及阳明之间,对改变河洛地区长期以来的株守程朱及南方王学末流的空虚狂诞之风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明代 河洛 心学 张信民 思想 
曹植和他的《洛神赋》被引量: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项目编号06@ZH012)"阶段成果之一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
关键词:人神相恋 人神道殊   侠思想 曹植 洛神赋 
《洛神赋》的矩阵解读被引量: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03-106,共4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06@ZH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洛神赋》从表层看是爱其不得所爱、又不能忘其所爱的人神恋爱悲剧故事。借助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理论,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用矩阵方式解读,发现"余"的周围没有一位支持者,且难以找到具体的对手;从深层挖掘,发现文本折射了曹植的人生...
关键词:曹植 洛神赋 格雷马斯 矩阵 存在主义 
周代丧礼思想文化及其河洛延续探微被引量:2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5-11,共7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编号:06@ZH012)"的阶段成果之一
周代丧葬是整个社会文化基因之一,主要包含的思想文化有:孝道,对死亡的尊重,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由丧礼所折射出的思想文化,在河洛大地延续至今。"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之所以影响天下"兴废",产生于洛阳的思想与文化使然。
关键词:周代 丧礼 思想文化 
迷茫而困顿 挣扎而无望——曹植《洛神赋》再解读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李焕有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编号06@ZH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洛神赋》从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分不清"余"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这种混沌的人际关系预设,是作者人生境地的折射。造就这种人生境地的原因是自我性格的过分外显和儒家思想束缚下的夹缝之中求生存。
关键词:洛神赋 人生境地 性格外显 儒家思想束缚 
初传时期的河洛佛教文化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杨筝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6@ZH012)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迄今有11种说法,"伊存口授《浮屠经》说"与"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流行。地处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曾经是佛教经典的译传中心,也是佛教祖庭的所在地,在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河洛佛教文...
关键词:佛教 河洛文化 白马寺 
论道教在河洛地区的形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64-66,共3页张留见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项目编号06@ZH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河洛先民的原始崇拜及夏、商、周三代流行的鬼神敬仰是道教产生的心理基础;战国、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是道教产生的内在动因;老子在洛阳所著《道德经》与黄老学说的结合是道教产生的哲学基础。《太平经》在洛阳的问世,表明道教理论的确立...
关键词:河洛地区 老子 道教 太平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