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FZW016)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晟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古代戏曲说唱戏曲诗性精神表演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被引量:3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74-82,共9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ZW016)
从形之下观照,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首先表现在:文体上、语言上主要由人物的上场诗、下场诗、唱词、韵白和判词或词话、题目正名构成;韵律上运用诸宫调来演唱,无论抒情、写景或述事,都注重诗意般的意境营构;其次表现为借剧中角色之...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 诗性表征 诗性精神 
叙事诗体与说唱体之比较——以《秋胡行》诗与《秋胡变文》为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1-8,160,共8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批准号:10FZW016)
虽然均以叙述为主要构成成分,但是叙事诗体与说唱体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情节设置不求故事完整,人物刻画不是核心,叙述视角灵活多样,心理描写细腻,情感表达直陈评论;后者多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第三人称叙...
关键词:叙事诗体 说唱体 情节设置 人物刻画 叙述视角 情感表达 
戏曲文体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借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35-141,共7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ZW016)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形式上的突出表征是"以诗代话"与每节标明题目次序,我国传统戏曲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很可能在以下诸方面对其有所借鉴:一折(出)的下场诗对本折(出)剧情的总结;剧终的判文或词话对全剧情节的提要;表演中人物以角色...
关键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变文话本 戏曲文体 
俗赋在中国古代戏曲中的遗存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101-106,共6页吴晟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10FZW016)
俗赋是一种面向观众表演的说唱形式。由于俗赋至唐五代不再流传,加上作为案头阅读赋体的发达,又由于打油诗的发展,致使俗赋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并不多见。作为供读者案头阅读的赋体,也时而被运用到古代戏曲中来,以致造成俗赋与其混淆而被...
关键词:俗赋 戏曲 遗存 
从“题目正名”看南北戏曲体制之异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4-100,共7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项目编号:10FZW016)
南戏剧本前面与北杂剧剧本末尾有四句或两句韵语,用来概括剧情大意、提示剧名,叫题目或题目正名。从观众而言,它具有广告宣传之用;从读者而言,它具有了解剧情概要之需。但为何南戏置于剧本开头而北杂剧放在剧本末尾,这是由南戏剧情比较...
关键词:题目正名 南戏 杂剧 体制 表演 说唱 
说唱形式在戏曲文学中的运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57-65,共9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ZW016)
文章考察了词话、缠令、缠达、鼓子词、道情、叫果子、莲花落、货郎儿、评话几种说唱形式在戏曲中的运用,并辨析了词话与判文之区别。这些说唱形式在戏曲中具有叙事、抒情、描写、评论、戏剧性对话、复述、概括剧情等多种功能。其叙事...
关键词:说唱形式 戏曲 叙事 概括剧情 俗文化 
诸宫调对南北剧文体之影响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12年第4期73-80,共8页吴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10FZW016)的成果之一
诸宫调是一种以唱为主的说唱形式,元杂剧剧本四大套曲的音乐结构很有可能与歌唱有四节的原理相通。在北曲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中,音律有固定的程式;元杂剧剧本以四折为结构也受制于"一人主唱"演员声带的承受限度;元杂剧一个宫调下的套...
关键词:诸宫调 南戏 北剧 联套松密 用韵宽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